旧楼(《旧房》契诃夫。一个普通家庭的毁灭)

2023-05-16 富美财经 浏览量:


《旧房》契诃夫。一个普通家庭的毁灭

小说以一个房东讲故事的形式表现,其实我们在向他人讲述我们的人生时,他人听的是故事,反过来当我们读故事的时候,我们读的是他人的人生,现实主义的小说是这样的。

房东主要讲了房子里的一家人,丈夫是个小职员,一个妻子,一个老母亲,和四个小孩,他们还有一个房客。情节就是他们从普通家庭到毁灭的过程。

起先,他们虽然清贫,但生活幸福,和睦,房租从不拖欠。

然后,苦难接踵而至,男主人的妻子死掉了,接下去,男主人又失掉了工作,无辜的。

“他深感委屈,回到家来,把孩子们痛打了一顿,把母亲骂了个够,然后喝得大醉。”疫情三年,有多少人无辜下岗呢?下岗后又何去何从呢?

男人开始拖欠房租,扫院人开始抱怨“他们不像个上等人。”

他开始酗酒,家庭状况也就随之每况愈下。

这天,奶奶在催促最大的孩子瓦夏,赶快吃完了饭去上学,她也好去犹太人家里擦地板。

整个住所里只有老太婆一个人没有灰心,她出外干种种肮脏的苦工,每天辛苦的劳作,洗衣服,擦地板,接生,说媒,乞讨,用电脑敲下这几个字是容易的,但那后面又有着多少辛酸呢,是她用坚强的精神维系着这个家庭。

瓦夏吃完饭,把书放进书包,去到炉子后面,那里应该有他惟一的一件体面衣服。

现在不在那里,一家人找了很久,依然不见踪影。众人寻找的过程中,只有男主人无动于衷。

“他拿去换酒喝了!”他们的房客说道。

那就是事实。作者对大儿子的心里有一段生动并且让人心碎的描写:他想哭,然而又哭不得。因为他哭了,父亲就会打他,奶奶会维护他,但是父亲连奶奶也打,他们的房客就会和父亲扭打在一起。然后,奶奶会哭,孩子们会哭。不,还是不哭为妙。有些家庭的孩子早早懂事的让人心疼。

孩子默默地去上学了,这终于刺痛了男主人,让他想要振奋。他去求房东给他一份工作,可正如房东内心里说的:迟了,我的好朋友。你完了。

这一天,男主人在希望中度过,可是到了晚上,兴奋劲过去之后,烦闷又袭上心头。于是,他把奶奶的披巾又拿去换酒喝掉了,并且永远在这个家庭里消失了,丢弃了他的责任。

再然后,奶奶病死,小的孩子被亲戚领走,过起寄人篱下的生活,最大的那个到处打童工。被叫做“窑子里的王八”。

这个家庭从还算幸福的贫困,最后到破碎,哪里是决定性的呢?

妻子的死亡?虽然稍有不敬,但这不是决定性的,有很多单亲家庭是可以好好生活的。

是丈夫的下岗?因素很大,但不是决定性的。

决定性的是男主人的酗酒,是他逃避了他的责任。

与之相对应的是那个老太婆,她干着肮脏的工作,“她自己也借酒浇愁,然而她就是喝醉了也不忘记她的责任。”

喝酒本身肯定不是个大的缺点,毛病在于用酒精麻痹自己,而逃避自己应该担当的一些东西。

俄罗斯文学中最不缺的大概就是酗酒的农民形象了,贫穷导致酗酒,酗酒又进一步导致贫穷。

酗酒的危害在于麻痹人的神经,让人逃避现实的苦,短暂的获得“快乐”,进而让人的精神不在坚韧,就像房东形容的那样,晚了,我亲爱的朋友。

余华的《活着》里,年轻的福贵因赌博败尽家产后,有一个经典情节。他的父亲让他去还账,明明可以拿银票,轻飘飘的,但是换了两大框的铜钱,让福贵自己挑着担走很远的路去还,对其进行了最后一次的直击灵魂的教育。铜钱是那样沉重,扁担磨破了肉皮,让福贵终于知道先人攒下这份家业的艰辛。

2023,对许多人来讲,不是一个友好的年份,过苦日子的论调也常见于网络。当苦日子来了,大概,该舍弃的就应该果断的舍弃,不能靠一些诸如酒精的东西麻痹自己,不能逃避,该自己吃的苦,咬着牙咽了就完了,不要说话,不要抱怨,不要乞求舒坦。低头劳动是唯一的出路。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