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黎明(姚洋:企业如何避免倒在疫情结束的黎明前?)

2023-05-16 富美财经 浏览量: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杨桂芳

12月11日,在第二十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就中国经济的前途问题,发表了一些看法。

他认为:中国经济本身是没有太大问题,坚信经济增长仍然是第一位的,中国没有和世界脱钩,企业们过去那种想着以钱生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企业想要穿越疫情,企业最好的是保存实力、现金为王,只要有现金生意就还能运转下去、可以活下去。

姚洋:企业如何避免倒在疫情结束的黎明前?

(识别二维码,可观看直播回放)

以下为演讲实录(有删减):

我知道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各位对中国经济的前途都有很多的担忧,市场上弥漫着一些悲观的看法。但我相信企业家都是乐观主义者,只有乐观主义者才能成为企业家。在目前的这种状态下,乐观是最重要的生理建设。

我想和大家分享下面几点内容:

第一,中国经济本身没有太大问题。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从报刊杂志中看到的、读到的,说中国有这个问题、有那个问题,比方说我们的产业在空心化、在转移,我们的技术追不上美国、欧洲、日本等等,好像中国经济出了大问题。我想告诉大家,中国经济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换句话说,如果中国经济有问题,世界其它国家的经济那就不堪入目了。

中国经济在过去十年里的确经历过非常痛苦,但是非常深入、非常正确的调整。

这个调整我个人觉得是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从外延式的扩张变成了以创新为主的晋级模式。那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增长模式的转变,这个转变已经深入人心了。我们看到中国近期在过去几年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的的确确,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旋律。

另外一个变化,就是我们整个经济在向脱虚向实转变。在政府的引导之下,也在我们企业家群体自己的反思之下,我们已经意识到了只有做实业,做好实业才是生存之道,才是创新之道。

过去那种想着以钱生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而且那也不是国家要鼓励的东西。

两者结合起来,我们就看到,中国经济在很多方面都在迎头赶上世界的前沿。我不想讲太多的例子,只想说至少在AI自动化、在新能源、还有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在一些细分的这个领域里头,我们还有更多的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这就是中国经济的实力所在。

我觉得,我们每个企业家都应该时不时地抬起头来看看远方,你看到的,我相信是中国经济的希望。

第二方面,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政府的政策是不是发生了很大的转向?在一些企业家里、还有我们普通民众头脑中,这是一个很大的疑问。

大家看到,过去这些年,我们对经济、还有对金融市场的一些整顿。那么大家就产生疑问,是不是政府的政策发生了很大的转向?是不是经济增长,已经不再是中国领导层最关心的问题?

那我想告诉大家,经济增长仍然是第一位的。

其实我们可以简单的算一个账:到2035年,我们的人均收入要在2020年的基础上要翻一翻。

简单计算,在这15年间,我们每年的平均增长速度至少要达到4.7%。

4.7%这样的速度,是不是一个很容易达到的数字呢?不见得。我自己测算,我们潜在增长速度可能就在5.5%左右。所以如果我们放松一点经济增长方面的努力,我们的增长速度就有可能掉到4.7%以下。所以为了实现我们到2035年人均收入翻一番这样的一个目标,我们还是必须把经济增长放在第一位。

对于政策文件,特别是对二十大报告的解读,我自己看到的是“经济增长仍然是排在第一位的”。这不等于说我们没有任何的政策调整,我们能的的确确观察到我们政策的调整。

这个调整是什么呢?我觉得新时代要做的事情,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纠偏。

改革开放这40多年,我们的成就非常伟大,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改革开放这40多年带来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要不要解决呢?我觉得要解决。

在新时代,就要纠偏。纠什么样的偏?以经济增长为核心方向不会改变,而是要把阻碍经济增长的那些旁枝阻叶给去除掉。

所以我们今天做这些事情,对于我们长远的经济发展应该是有利的。

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国家的整个方向变了,比方说我们对于共同富裕的理解,我们提出来共同富裕的目标。共同富裕是共产党的初心,也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保障条件,是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

怎么推进共同富裕?这是需要讨论的。我个人的观点是,实现共同富裕应该提高我们每一个民众的收入能力。这样我们不是直接进行收入的再分配,而是让每个民众自己拥有创造收入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的推进共同富裕,我想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不用担心“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民营企业家就不用再发展了、我们的财富积累之路就要停止了”这样的问题。没有这样的导向。

第三个问题,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关于世界环境的变化,我们应该看一下数据,数据告诉我们,中国没有和世界脱钩。

比方说在经贸领域,在过去3年里,我们的出口占全世界出口的比例上升了2-3个百分点。

在另一方面,我们看供应链安全问题。有些国家在疫情期间,它们也有这样的担心,担心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中国这个篮子里会影响到它们的供应链安全。但是你看现在这样的说法越来越少了。我们看到,还有欧洲国家的人在谈关于要不要分散投资问题。我觉得这些讨论,对于所有的国家都是正常的思考,因为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把所有的投资都放到另外一个国家去。欧洲国家,还有我们中国,适度的分散在外面的投资都是应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欧洲要跟中国脱钩,而是从它们角度考虑来说,分散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我们也看到,它们即使想分散投资,难度也非常大。我们所听到的这个企业想离开中国、那个企业想离开中国,可是宏观数据并不支持他们,因为我们看到外资仍然在流入中国。去年流入中国的外资总额占到世界的11%。今年流入中国的外资仍然在增长。所以我看不到在经贸领域,中国在和世界脱钩。

再者我想说的是,硅基芯片都快走到头了,台积电在搞3纳米、2纳米制程技术。再往下搞,肯定是到了物理极限了。下一个可能是光子芯片,在光子芯片里,中国并不落后。

我们也在做一些积极的应对,就是我们要搞自己的技术、自己的自主技术,当然搞自主技术不等于说关起门来搞,我们开放的搞应该是最佳选择,而且我们现在也是这么做的。

所以在国际环境方面,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甚至在俄乌冲突之后,我们看到国际形势在转向对中国有利的方向。

大家可能会说,你说的这么好,但我们今天的日子很难过,疫情还没有结束。

最后,那我想就是最后一个问题,就关于疫情防控的问题。

首先第一点要记住,就是疫情总会过去。我们也看到,中央政府也在想方设法的逐步开放,比方说优化疫情防控20条的出台,就是很大进步。

当然我们也看到,这20条在执行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各个地方的执行尺度不一,但总体而言,至少优化疫情防控20条本身是向好的方向。

疫情总是要过去的,我们的企业应该做什么呢?我觉得最佳的反应就是保存实力、现金为王,只要你有现金,只要你的生意还能够运转下去,那你就可以活下去,你就可以避免倒在黎明到来之前。

我想总结一下,就是中长期来看,中国的经济没有大问题,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创新为增长动力的时代;我们政府的政策会有一些改变,这些改变只是为了纠正我们过去产生的一些问题,而不会动到“保证经济增长”这样的根本。最后,疫情总会过去,我们每个企业家都应该抬头向前看,保持一颗乐观的心。好,谢谢大家。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