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央广网记者带你看中国最早的“乐队”

2023-05-18 富美财经 浏览量:

太原5月18日消息(记者郎麒)鼍鼓逢逢,依我磬声,尧舜之都,奏响黄河乐章。“最初的中国”,从这里开篇……在“5·18”国际博物馆日,记者带你走进山西博物院,从“最初的中国”探寻中国最早的“乐队”,“聆听”穿越历史长河的“声音”。

位于山西临汾襄汾县的陶寺遗址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是中原地区最早进入文明阶段,也是迄今全国已发现的同时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都邑性城址之一。在280万平方米的遗址区域内,发现了距今4300年功能分区完整的宫城与宫殿、中国最早的观象台、等级分明的墓葬、礼制建筑、礼器、铜器、文字等遗迹与遗物。

据考证,陶寺遗址的历史年代、地理位置、规模等级等,与史籍所载的“尧都”契合,学界普遍认同:这里就是帝尧之都。同时,这些重要发现表明,文明的核心就此形成,“最初的中国”在此诞生。

山西博物院展出的石磬与土鼓(记者 郎麒 摄)

一块石头,两张鼓,组成了中国最早的“乐队”。中国被称为“礼乐之邦”,礼器,是“礼”的物化载体,也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在陶寺遗址墓葬中,依照等级高低,随葬规格不同的成套礼器,并形成一定的规制,开创了中国礼乐制度的先河。

陶寺墓葬中出土了由石磬、土鼓和鼍鼓组成的乐器组合,据介绍,这是“王”的身份象征,作为“王”死后的随葬品埋入墓中,具备礼仪乐器的功能,是陶寺礼乐文明的重要代表,堪称中国最早的“乐队”。

鼍鼓:上口长径47厘米,短径38厘米,底口直径56厘米,腔壁厚约2~3厘米(发 山西博物院供图)

鼍鼓,用整段树干挖制成筒形,蒙以鼓皮,外壁饰彩绘,是陶寺遗址代表性乐器。鼍鼓距今有4300年历史,是几千年来鼓乐发展的基石,因此也被公认为“天下第一鼓”。

土鼓:通高80.4厘米,上口径25.6厘米,最大腹径41厘米(记者 郎麒 摄)

土鼓,为泥质陶,腹部近圆球形或卵形、橄榄形,上接一筒状颈,颈部有矮粗和细高之分,整体形状似长颈葫芦,筒颈口的外周有呈圆柱状或圆饼状的纽一至两周。腹底中央凸出一筒状孔,其周围又环列3个筒状小孔。颈、腹交界部位往往设桥型竖耳一对,鼓腹部又常用绳纹装饰。

石磬:长79厘米,高32厘米,中部最厚5.5厘米,底缘厚1厘米(记者 郎麒 摄)

石磬,用灰色角页岩打制,并经琢、磨等工序,四周边缘仍留有打制时形成的瘢痕,器形之大,十分罕见,故称巨磬或特磬。在大墓中与鼍鼓同出,是陶寺遗址代表性乐器。

磬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石质乐器,古人认为其声清脆悠扬可以“通神达天”,因称“天籁”。这件石磬是目前发现年代最久远的石磬,器型硕大,音响清越,是后世按音序排列的编磬的鼻祖。

由于年代久远,三件乐器已不具备演奏功能,我们已无法聆听其原始、淳朴的动人音律。透过展柜,穿越历史,让我们一起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