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标准化”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2023-05-22 富美财经 浏览量:

——浙江深入推行预算支出标准化体系建设

预算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也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浙江省东阳市财政局以支出标准建设为纽带,形成以“红色财政、民生财政、绩效财政、创新财政”为核心的“四大财政”工作思路,图为六个工作室为支撑的红色财政工作团队。

2021年,财政部《支持浙江省探索创新打造财政推动共同富裕省域范例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指出,“鼓励浙江省在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先行先试,运用科学合理的实际执行情况制定或调整标准,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水平”。

近年来,浙江省财政部门在历年支出标准建设的基础上,按照财政部工作要求,结合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应用,创建了“统一框架、统一规则、统一数据库、分类管理、分级维护”的“三统两分”的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出台《浙江省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意见》,标准体系建设横向到省级各预算单位,纵向覆盖全省各级财政部门,有力推动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财政制度,有力推动浙江省共同富裕省域范例建设。

统一框架,提升预算管理科学化水平——

建立科学的支出标准体系是预算管理和改革的重要内容,为财政资金分配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尺度,是实施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的重要支撑。浙江省在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进程中,按照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的要求。

——构建全省统一的支出标准体系框架。预算支出标准,是对预算项目进行合理分类的基础上,以业务工作内容为主要对象,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分别制定的支出预算编制标准。把若干相对独立、相互联系的预算支出标准组成的有机整体构成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实际工作中,浙江省财政加强顶层设计,按照“厘清边界、合理分类”的要求,以预算管理一体化的人员类、运转类、特定目标类、转移支付类等项目划分为基础,进一步分级次分类型细化,并对类型及要素赋予规范定义,构建全省统一的预算支出标准体系框架。做到了同级类型之间既不交叉重叠,又能够覆盖预算支出的方方面面,提升了预算支出标准分类的科学性。

——强化预算支出标准建设的总体规划。在统一的支出标准体系框架内,根据制定标准的难易程度及省市县的工作进度,既立足当前,考虑财政预算管理实际和可能,又面向未来,长远谋划,在预算支出标准体系架构中,注重相关预算支出标准之间的相互衔接,为下一步拓展留有空间。并据此拟定时间表、路线图,分步推进标准建设,发挥预算支出标准体系的整体功能。

——建立灵活便捷响应及时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国家政策、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物价水平、财力状况等要素,建立支出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建立要素对应关系,明确年度预算编制时支出标准的动态调整方式,增强支出标准的实用性和完整性。根据预算管理一体化项目全生命周期有关数据,依实际执行情况调整标准,使标准更合理、更科学。

统一规则,提升预算标准规范化水平——

针对支出标准体系中不同类型的项目标准,建立了统一的标准规则《支出预算标准体系全省通用版规则》。

——统一内容。预算支出标准至少包含项目类别、开支范围(包括允许列支内容和不允许列支内容两方面)、对应部门预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标准内容、标准类别(法定标准、固定标准和暂定标准)、标准的依据、计量单位、计量方式及变量参数等内容。

——统一层级。对标一体化业务规范,把人员类、运转类(公用经费)、特定目标类、转移支付类、实物资产类统一设为第一层级,并根据实际对每一类标准下再设2~3个层级,下一层级为上一层级的细分。

——统一编码。设置统一的预算支出标准编码,提升查询应用效率,便于开展统一维护。如人员类项目规定15位数字组成,运转类(公用经费)项目规定17位数字组成,特定目标类项目规定14位数字组成的标准编码。

统一数据库,提升预算管理一体化应用水平——

全国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是预算支出标准体系信息化建设的“基石”。浙江省财政既稳固“基石”,又拓展做大“基石”。

——在一体化系统中创建开放性支出标准数据库。根据建设数字财政的要求,将支出标准库开发应用模块嵌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同时,为发挥各预算单位研究制定标准的积极性,浙江省财政创建开放性支出标准库,各预算单位研究制定的暂定标准,预算年度内随时可以补充、完善。也便于暂定标准向固定标准、固定标准向法定标准提升。

——加强横向数据连接建立共享共用机制。首先是省财政加强与省人社部门统发工资数据的对接,推进行政、参公、全额保障事业单位的人员经费按实际标准进行编制。其次做好连接编制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相关数据,为扩大财政基础数据库的联通共用做好基础。

——强化纵向协调形成上下合力。设置标准规范的数据库应有的核心要素内容,授权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在标准数据库内容基础上,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建设完善。明确各级财政部门职责分工,上下协同联动形成合力。

分类管理,充分发挥支出标准基础支撑作用——

根据项目分类和管理需要,按照支出性质和用途、制定主体和依据等因素,对预算支出标准实施分类管理。

——按照支出性质和用途分为四类,对人员类、运转类、特定目标类、转移支付类,结合项目支出性质与实际用途,进行差异化分类管理。

——按照制定主体和依据分为三类,将支出标准分为法定标准、固定标准和暂定标准,前两项由财政部门统一发布,暂定标准可由项目单位暂按其他依据测算。

——按用途分为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通用标准适用于所有预算单位,专用标准适用于特定预算单位或特定业务类别。

分级维护,加快推进预算支出标准应用——

充分考虑市、县、乡镇的实际情况,在加快标准应用的同时,建立分级维护的机制。

——全省统一的支出标准,由省财政维护。主要包括按规定发布、增加、删除和修改全省统一支出标准的项目类型、支出标准名称等。

——各市县适用的支出标准,由各级财政部门维护。主要包括根据本级实际情况,增加、删除和修改明细项目类别、支出标准;调整开支范围和对应部门预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按文件将固定标准、暂定标准更新为法定标准,将暂定标准提升为固定标准。

——本级部门根据同级财政统一预算支出标准体系框架,制定并维护本部门适用的暂定标准。

通过创建“三统两分”的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强化了预算支出标准在预算编制的基础支撑作用,提高了浙江省预算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水平。

预算编制更加精准。人员经费据实编制,日常公用经费按不同单位类型分类分项确定人均物均标准,项目支出按标准测算,进一步提升了预算编制精准性,大幅减少了年中的追加或调整调剂。

预算管理更加规范。将支出标准嵌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立了支出标准体系的标准,全省按照统一框架、统一规则、统一数据库的“三统”原则建立支出标准体系,有利于全省预算管理业务的协同统一,推动预算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预算安排更加透明。在预算编制中,预算支出标准对所有预算单位适用,严格基础数据填报,科学测算支出金额,预算编制简单明了,减少了预算单位的主观判断。在预算审核中,减少了预算单位与财政部门的讨价还价,有效增加预算安排透明度,提升了资金分配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财政资金更有绩效。预算支出标准将所有经济内容作了细化,进一步厘清了日常公用与项目之间、项目与项目之间边界,做到不重复、无交叉。项目支出按标准编制,按轻重缓急排序,强化了预算约束,也满足预算评审、绩效评价等工作需求,形成通过预算评审、绩效评价和决算反馈情况动态调整完善项目支出标准的机制,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作者:陈志光,浙江省财政厅总预算局 一级调研员)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