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沙防沙还需用沙

2023-05-22 富美财经 浏览量:

要想富,先修路。路是最基础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貌中,沙漠是阻碍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壁垒。近年来,新疆在防沙治沙过程中,让沙漠变通途,实现了增绿带动增收。

数据显示,经过多年接续修筑,新疆沙漠公路总里程已达1770公里,拥有“死亡之海”之称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公路已经连接成网,成为带动油气、林果等产业发展的致富路。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新疆在沙漠筑路成网,联通内外,为推动地方经济绿色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沙漠分布广,占国土面积比重大。在长期防沙治沙过程中,要坚持与沙共舞,积极探索绿色低碳治沙新途径。

加大探索应用新技术。新疆在沙漠公路建设中,通过在生态防护林带中建光伏电站,用太阳能驱动灌溉系统,为沙漠公路沿线植被浇水,实现全线零碳排放。一些省市积极利用“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治沙改土、水资源综合利用”等多位一体循环发展模式,系统保护和修复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实现新能源与生态融合发展、友好发展。这些新技术应用开辟了绿色治沙新路径,各地在治沙过程中,应当树立绿色低碳治沙理念,加大绿色新技术的探索应用力度。

加大治沙与致富结合力度。治沙防沙需要久久为功。《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提到,在保护好生态且水资源条件允许的基础上,利用光、热、土、生、景等资源,适度有序地发展节水、低碳、环保型特色沙产业。新疆不断织密的沙漠公路网,让“不毛之地”成为沙区群众的“聚宝盆”。比如新疆若羌县打造红枣产业,鄯善县打造沙漠公园景区,是当地群众的重要收入来源。各地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需要因地制宜,培育发展一批经济林果、草药、旅游等高质量沙产业,通过延伸产业链,增绿又增收,实现长效治沙。

树立“一盘棋”理念。我国沙漠分布广,治沙防沙不局限某一地的治理,在筑牢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重点工作中,既要注重每个地区沙漠特质,实行沙化土地的分类保护治理,更要抓准沙漠形成的主要根源,形成多地联动治理合力。各地在加大顶层设计,建章立制过程中,需要将沙漠治理放入生态系统治理中,通盘考量,确保治沙增绿、持续低碳。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马呈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