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市建局财困 倡检讨7年楼龄补偿机制

2023-05-29 富美财经 浏览量:

焦点新闻-市建局财困 倡检讨7年楼龄补偿机制  图:韦志成质疑,是否值得以庞大社会资源帮助有物业的业主换楼。  市区重建局行政总监韦志成表示,市建局在未来几年将进入借贷期,需靠借贷维持项目推展。除因楼市波动,已开展重建项目收到的前期款项较预期低,观塘市中心重建项目第四及第五区今年初招标流标,均影响市建局收入。  市建局自2001年起,以同区7年楼龄呎价,作为收购重建项目旧楼单位的基础补偿,收购成本较高。韦志成表示,当年决定时未有深思熟虑,他反问是否值得以庞大的社会资源收购旧楼单位,认为应适时检讨7年楼龄的补偿机制。有立法会议员表示,机制已延续多年,需经充分讨论后才修订。有智库团体赞成检讨机制。大公报记者 王亚毛  韦志成昨日在一个电台节目表示,受楼市波动影响,土瓜湾及上环两个重建项目的前期款项比预期低约两成,加上2月时观塘市中心第四、第五区发展区项目流标,令市建局上个财政年度收入只有约47亿元,较预期大减。未来数年,市建局将推出四个招标项目,若按现时市况估计,市建局会少收数十亿元,但同期有六个不同规模的项目需要收购,共涉及约450亿元。因此,市建局将会进入借贷期,资金流可能会长时间维持负数,需要靠借贷维持推进重建项目。  质疑用庞大资源助业主换楼  韦志成认为,现时以同区7年楼龄作为旧楼住宅单位收购价,应在适当时候检讨。他质疑为何要用庞大的社会资源,帮助有物业的业主换楼,更有不少业主一人持有十多个单位,但没有做好楼宇修复,而现时机制没有划线,业主不论贫富,都享有同等的补偿机制。  韦志成以油麻地、旺角项目为例,总收购成本约一万亿元,当中四成涉及同区7年楼龄的额外补偿,若将款项资源投入明日大屿计划,造地后再支持旧区更新,可能更符合经济利益。  团结香港基金副总裁叶文祺向《大公报》表示,赞成检讨7年楼龄补偿机制。他表示,很多需重建项目的地积比率已经用尽,未必能再透过提高地积比的方式增加发展密度,且7年楼龄补偿价格亦偏高,相信业主用10年楼龄价格在当区买楼也并非难事。对于市建局面对财困问题,他认为可设立市区重建基金,由政府出钱专做重建项目,由于涉及公帑,相信需充分讨论。  议员倡可换地及地积比转移  市建局非执行董事、立法会议员郑泳舜向《大公报》表示,旧楼愈来愈多的同时,重建速度亦要加快,但市建局出现财政压力,单靠收购可能未必能解决问题。但他对检讨7年楼龄补偿机制表示有保留,因为机制已沿用多年,可帮助不少小业主平衡购买单位的压力。他建议可采用换地、地积比转移,或让业主主动提出收购地等方式。  香港测量师学会产业测量组主席陈致馨认为,不同楼龄旧楼的补偿可有区别,举例50年楼龄以下的可维持7年楼龄补偿,50年至60年楼龄的可改用10年楼龄价格,60年楼龄以上的或可用13年楼龄价格赔偿。他认为当局亦应研究放宽地积比等,增加重建项目收益,弥补项目亏损。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