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河(南明河最终流向哪里)

2023-06-07 富美财经 浏览量:

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先藕洁

白鹭蹁跹,鱼翔浅底,岸边林木花草香……走进贵州省贵阳市的南明河畔,宛如青绿缎带的清澈河水映入眼帘,波光潋滟碧水连天。水清岸绿、河畅景美勾勒出一幅灵动的生态画卷,这里是不少市民日常健身运动、茶余饭后散步休闲的好去处。

南明河被视为贵阳的“母亲河”,属长江水系乌江支流,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全长219公里,其中贵阳市内185公里。但令人想不到的是,曾经一段时间内,这条河曾变成让市民们唯恐避之不及的黑臭河。

从黑臭河到“绿丝带”,从“黑汤”变清水,南明河焕颜的背后,究竟蕴藏怎样的“密钥”?

从绕道走的“黑臭河”到老百姓的亲水乐园

“小时候和爸妈来过,当时的水又脏又臭,要掩鼻而过。但现在水质变好了,闻不到半点臭味,沿着岸边可以健身跑步、畅怀呼吸。”家住贵阳市南明河畔的00后谢嘉伟感慨道。如今水生态恢复,环境也越来越好,刚刚中考毕业的谢嘉伟,每天都要沿着南明河两侧步道跑步锻炼一个小时。

50后的朱富民也是土生土长的贵阳人,从小就在南明河边长大,“那时候水清澈得很,是当地居民的水源,小鱼小虾到处都是,河边憩着白鹭,大人们边挑水边摆龙门阵,小孩子则在一旁耍水。”

南明河变形记:黑臭河蝶变“绿腰带”,科技治水彻除“病根”

(治理前后的南明河 图片来源:中国水环境集团)

但好景不长,朱富民目睹了南明河从清澈见底到“大染缸”的变化。他告诉中青在线记者,记忆中的上世纪70年代末,人口激增、城市扩张,发展带来的污染让南明河难以承载,河两岸的工厂把废水排入河中,大量鱼虾死亡,河水渐渐散发着阵阵恶臭,临水而居的市民们只能把门窗紧闭。

“但现在治理好得很,水又变清澈了,推窗见绿、出门见景,见证过南明河的改变,幸福感现在很足。”朱富民指着南明河欣喜地说。

看着滟滟碧波的河道、河岸旖旎的风光,作为一个和南明河打了18年交道的人,贵阳市河道管理处工作人员张志新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南明河近年来的变化。“南明河是贵阳市的‘窗口’,河水清了心里开心,市民的环保意识也越发提高了,几乎没人会乱扔垃圾。”张志新说。

让南明河不再“久治难长清”

近日,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行,聚焦“低碳转型、绿色发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在“保护河湖生态·践行生态文明”主题论坛上,南明河作为城市母亲河治理典范受到关注。

贵阳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建华在论坛上介绍,新世纪以来贵阳市连续启动综合治理,从2004年提升基础设施、人文景观和生态承载能力,到2012年启动实施“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再到2017年借助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强大动力制定整改措施,推进南明河流域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如今的南明河流域水质如何?张建华表示,水质明显改善,流域内25处黑臭水体全部消除,7条主要支流水质全部达标,部分区域水质达Ⅲ类及以上,污染物浓度平均下降11.2%。

南明河变形记:黑臭河蝶变“绿腰带”,科技治水彻除“病根”

(治理前后的南明河 图片来源:中国水环境集团)

贵阳地处复杂的喀斯特地带,要穿越人口密集区,流域水环境治理是一大难题,如南明河这样距离之长、人口之密、污染之巨的案例没有成功先例可循。那么,该采取什么新的方式去治理?

记者了解到,为了治理南明河,贵阳市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决定将南明河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并邀请国内外知名规划机构和行业专家一同加入到治理中来。2012年11月,贵州市采取PPP模式,公开招标引入中国水环境集团作为社会资本合作方,全面启动实施南明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重点实施河道截污、清淤疏浚、污水处理、臭气治理、生态修复等项目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本次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绿色发展市长论坛”主题论坛上,中国水环境集团董事长侯锋博士谈到,参与且见证过南明河的治理过程,感慨颇多,在治理南明河过程中,中国水集团团队针对治理南明河的久治难长清的“痛点”,创新提出了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技术体系。

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助力城市绿色发展

据了解,过去治理南明河的模式为“大截排、大集中”,管网建设难、施工难度大,征地拆迁投资大,河道生态基流少、长期面临从下游调水压力等问题,陷入到“反复治理、反复污染”的僵局。

面对这一难题,侯锋博士在接受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回忆道,“9年前团队接到治理南明河任务后,首先在南明河干支流沿岸开展了长达6个月的实地调研,走遍南明河沿岸干支流,摸清了污染来源,并对南明河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了认真系统的研究”。

南明河变形记:黑臭河蝶变“绿腰带”,科技治水彻除“病根”

(南明河 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先藕洁/摄)

据侯锋博士介绍,研究后专家团队首创性提出了“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近回用”的系统规划治理理念,形成了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创新技术体系,还对河道进行了生态修复、景观绿化120公里。南明河治理首创性采用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体系技术,在南明河沿岸新建分布式下沉再生水厂16座,改、扩建水厂5座,实现水质全年稳定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2020年有5个月已达III类,河道七年不清淤、每年生态补水2亿吨,服务人口超500万,已推广应用到大理洱海、成都芦溪河、北京通州玉带河的治理中。

南明河变形记:黑臭河蝶变“绿腰带”,科技治水彻除“病根”

(南明河上白鹭飞 图片来源:中国水环境集团)

如今,当年的“黑臭河”已经完美蜕变,变成一条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白鹭翻飞的生态廊道,河内水草丰美,多种植物生机勃。据统计,如今的南明河干流城区段水生动植物种群类型逐渐丰富,生物多样性指数、水生植物盖度、生态系统完整性显著提高,沉水植物覆盖率由15%提高至75%。

为什么白鹭会出现在南明河?南明河治理项目的相关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环境学院讲席教授孔海南接受采访时谈到,治理过程中在河底种植了水生植物,当阳光照进河底,水生植物就会自然生长,“水中的鱼、虾等动物数量在逐渐恢复,白鹭可以在南明河捕食,这也是衡量水生态环境是否良好的一个直观体现。”

随着南明河生态环境日渐变好,城市旅游也方兴未艾,加上南明河沿线坐落着甲秀楼、翠微园、文昌阁等一批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不少游客慕名前来。“南明河美丽的河,传递心灵的话语,南明河美丽的河,铺洒理想的阳光……”《南明河,美丽的河》这首贵阳的城市之曲又重新唱响在南明河畔。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