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豆价格(中国进口加纳可可豆价格)

2023-06-07 富美财经 浏览量:

赵汉斌/科技日报

我们生活中,要是出现粮食、肉类和蔬菜等短缺,相信人们不但可提前敏锐地意识到,并且穷尽会各种办法去解决。

可要是没有了巧克力,世界将会怎样?你或许会不由自主bia叽一下嘴,试想与所有的巧克力之味告别,还感慨一下情人节从此将少了一种礼物,什么丝绸般顺滑、恋爱般感觉将随风消散;而衔杯轻啜时,咖啡也将少了一种风味。

一则发端于英国媒体的报道,经国内媒体转引后,网媒又添油加醋,变成了《残酷!30年后可能吃不到巧克力了!吓得我赶紧吃了一块》,让素来也爱偷偷揣上一块的小编着实心惊了一番。这则消息称,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巧克力可能要走向灭绝了,因为生产巧克力的原料可可树在日益变暖的气候条件下越来越难以生存。由于可可豆生产陷危机,30年后巧克力或将灭绝云云。

30年后你再也吃不到巧克力了?别慌!

央视财经频道-中国财经报道 截图

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科技日报记者不得不出动,也来惊扰专家一番了。

可可树生性喜热不喜凉适应于全世界热带地区

30年后你再也吃不到巧克力了?别慌!

首先来搞清楚可可是啥东西,它和巧克力又是怎样的亲戚关系——

根据权威的《中国植物志•海南植物志》记载,可可是常绿乔木,高可达12米,树冠繁茂,原产美洲中部及南部,现广泛栽培于全世界的热带地区。

这种神奇的树木,几乎年年到头都在开花养宝宝,果果呈椭圆形或长椭圆形,有15至20厘米长,直径约7厘米,表面有10条纵沟,干燥后内侧有5条不明显的纵沟,初为淡绿色,后变为深黄色或近于红色,干燥后为褐色。就是这样的——

30年后你再也吃不到巧克力了?别慌!

这层厚厚的果皮,一旦干燥后就硬如木质,里面的每个小隔间里藏着12到14颗卵形的种子。这些种子经过加工,就是让某些人垂涎的可可豆了。经烘烤的可可豆果核,去除水分后会产生特有的芳香物质,再经过一番考究的研磨,就得到可可粉。可可粉的粒度对巧克力成品的口感和风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粒度越小,口感越细腻,风味释放也更充分。

30年后你再也吃不到巧克力了?别慌!

可可液、可可脂、糖和牛奶都是生产不同巧克力的基本原料;当然,有时候巧克力中也会加入天然香草或其他物质,以提升和丰富其口味。

30年后你再也吃不到巧克力了?别慌!

关于巧克力和可可的关系简要说到这里。为了不跑偏,还是重点科普一下,巧克力产量和品质下降,真是拜全球气候变暖所赐,还是有更复杂的原因?

“气候变暖让可可灭绝”没有依据

30年后你再也吃不到巧克力了?别慌!

“可可树喜生在温度高、湿度大、土壤肥沃的环境。要求栽培地区年平均温度22.4至26.7度,月最低平均温度15度,绝对最低温度10度,雨量1400-2000毫米,怕大风和积水。”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副研究员李付鹏博士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从玛雅人的时代起,中南美洲的原住民就在利用并种植可可,因30年间全球气候变暖便导致可可灭绝的说法未免过于武断。

他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对可可属物种产生影响,但更多干旱或洪涝带来的危害,气温本身不是问题。可可适宜种植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量适生区域,在我国海南和云南南部有栽培,生长良好。“其实,在我国广东、浙江、北京等地大棚内也有栽培,只要控制好温湿度即可。” 李付鹏博士表示,海南出产的可可,由于黄酮类化合物黄烷醇含量丰富而显现出独特的优势。但目前,我国仍需每年进口10万吨以上的可可原料产品。

主产区价格波动才是可可减产的主因

30年后你再也吃不到巧克力了?别慌!

在云南保山,长期从事热作育种、种植的云南省农科院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黄家雄也认为,所谓“30年后可可灭绝”这样的报道“耸人听闻”,并一针见血地指出,可可在主产区产量、质量下降,更多是价格的原因。价格高、有利可图,市场供给和品质自然水涨船高。

据介绍,中南美洲是可可原产地,品质也较好,但可可最大产区却在非洲的喀麦隆、科特迪瓦、尼日利亚、加纳等国,占全球70%左右,年产量达到430万吨;亚洲主产区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大约占了全球产量的10—15%,中南美洲产量仅在15%左右。与巧克力相比,可可原料价格相对较低,国际贸易中,价格在2000美元左右波动,最低时仅为每吨1500美元。其中,国际贸易仅为200万吨左右,其余进入期货市场。对于零星交售可可豆的农民来说,价格更低,每公斤仅约1美元。

由于价格杠杆和劳动力等因素,让非洲可可种植者缺乏生产管护的积极性,单位面积产量也较低,每公顷仅产出500公斤左右,与粮食等作物相较,可可缺乏竞争力。

品种单一遗传多样性不足

导致病害加重

30年后你再也吃不到巧克力了?别慌!

可可黑果病症状

李付鹏博士介绍,可可多用种子繁殖,但也有用苗芽嫁接接的。植后4至5年开始结实,10年以后收获量大增,到40至50年后则产量逐渐减少。如上所述,绝大多数农户种下可可苗木后就任其生长,缺乏管护;同时,一部分可可树正值产量、质量衰减期,综合因素叠加,确实有让人堪忧的一面。

30年后你再也吃不到巧克力了?别慌!

李付鹏博士(右)在海南兴隆热带植物园指导种植可可。

另外,非洲等地可可种植方法沿袭数已久,缺乏技术创新,品种相对单一,和许多农作物一样,所培育的可可树基因相似,遗传性状和缺陷也完全相同,因而时刻受到病害和环境威胁,其中以“黑果病”和“扫帚病”为甚,目前在当地还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其实,这也不是新鲜的话题。

早在1970 年代,可可种植业一度给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临加勒比海地区带来了繁荣,但农民渐渐发现,可可豆荚表面长出了一层毛茸茸的白色真菌,最终会导致可可豆皱缩干瘪。受感染的可可豆,一个病荚就能释放 70 亿个真菌孢子,这种真菌学名就叫“可可链疫孢荚腐病菌”,俗称念珠菌或冻荚病,不久就蔓延开来。到了 1983 年,哥斯达黎加干可可豆出口总量下降了 96%,并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没能恢复往日的荣光。

在发展中国家,随着旅游业和商业发展变化,病害传播的途径也愈发多样,可可种植业时刻都面临着疫情传播扩散的威胁。针对外媒所称的可用基因编辑技术提高可可苗木的抗性,“这是完全有可能的。”李付鹏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大学,早年就已有相关的技术并形成了组培能力,但由于市场的原因,并未推广。

同时,有学者建议,西方主要国家和企业财团,既要想在未来享用优质的可可,还应该在价格利益上有所回馈,在技术上有所扶持,保障可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是什么问题。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科技日报”微信公众号)

本期编辑 邢潭

推荐阅读

30年后你再也吃不到巧克力了?别慌!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