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险企投资ESG的机遇与挑战-华泰资产管理总经理 杨平

2023-07-03 富美财经 浏览量:

图:保险机构可以围绕绿色及转型挖掘ESG投资方向,如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带动的能源供给转型。  ESG投资是指在投资过程中将环境、社会责任及公司治理三个因素纳入企业投资决策。其中,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可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的欧美经济大萧条,当时人们开始反思,“企业是否只需要考虑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由企业社会责任延展出来的ESG投资理念,实质是长期价值投资、可持续发展的投资理念。  保险机构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具有投资期较长,既追求绝对收益也追求相对收益的特点,在长期资金管理、大类资产配置以及获取绝对收益等方面积累丰富经验,与ESG的投资理念高度契合。因此,保险机构参与ESG投资,无论是对国家战略,还是企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一是保险机构参与ESG投资符合国家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和绿色发展的大方向。当前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期,高质量、可持续、绿色作为发展方向,需要ESG投资的支持,ESG投资规模的扩大也需要更多的社会资金。从全行业来看,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寿险,年期较长,更能进行长久配置,不仅契合ESG投资理念,也通过参与ESG投资为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期资金支持。  二是ESG投资是保险资金适应经济周期波动加大的重要应对之策。近年来,全球经济波动加大,加剧了投资所需承担的风险,这要求专业投资机构不断提升自身的投资能力。ESG作为一种新型投资实践,不仅可以丰富投资工具及投资策略,扩充资产配置种类,自上而下分散风险,还可以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优势,获得更优的收益,并减少过大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2018年,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明确资管行业应当遵循责任投资原则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经过几年发展,保险资金参与ESG领域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也探索一些投资方式与方向。截至2021年末,保险资金通过债券、股票、资管产品等方式投向碳中和、碳达峰和绿色发展相关产业的账面余额逾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但是,中国涉及ESG投资的资产规模仅占全球ESG投资市场不到3%,保险资金参与ESG投资仍然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瞄准双碳转型投资机遇  一是关注“双碳”目标带来的绿色和低碳转型领域投资机会。碳中和战略实施的背后是新能源、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这些领域的创新将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动能,成为保险资金重要的投资方向。对于保险机构来说,一方面,可以通过债权、股权计划等多种方式参与ESG投资;另方面,可以围绕绿色及转型两个关键词挖掘投资方向,如风能、光能等新能源带动的能源供给转型,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清洁利用,绿色建筑以及零碳建筑,生态碳汇、碳交易等。  二是养老金、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是保险机构受托管理的重要资金,ESG方向是其重点关注的投资领域。近10年,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受托管理的养老金、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等其他中长期资金超过4万亿元,占管理资产规模从0.71%上升至16.48%。ESG投资策略重点是考量企业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重点关注资产的长期稳定收益,且严格要求投资组合的资产配置和风险控制能够契合养老资金的长期属性,为养老资金带来更优的长期风险收益比。  三是ESG主题相关的绿色债券投资将是信用债投资中的重要补充。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期,新旧产业的更替是必然过程,部分长期依赖高杠杆运行的企业将会出现更多的信用风险,这给保险资金的债券投资带来巨大挑战。保险资金的债券投资主要以持有至到期的配置盘为主,更为追求稳健。ESG评价反映了企业的可持续经营能力和内部治理水平,能够与更为关注财务指标的信用评价形成有效补充,具有违约预警功能。  四是保险机构的承保端业务也会受ESG理念的影响而积极探索ESG相关保险产品。不同于银行、证券等机构的负债端,气候的剧烈变化可能会导致索赔概率的上升,保险机构的承保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因此保险业需要加强对气候变化等ESG风险的研究,不断拓展绿色保险的服务内容,丰富保险产品的功能,持续完善环境、生态、安全等责任保险,创新提升绿色保险的供给能力。  评级标准有待完善  目前中国ESG投资尚处在发展初期,相关的制度规则也不够完善。总体来看,保险机构在参与ESG投资时,主要面临三大挑战。  一是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对ESG投资仍存在理解偏差,急需转变观念,提升认知。特许金融分析师CFA协会针对ESG投资的调查显示,仅9%的证券分析师将ESG信息纳入估值模型,有13%的股票投资者和17%的固定收益投资者将ESG视为其受托责任的一部分,只有不到四分之一投资者认为ESG可创造超额收益。从中看出,中国的投资者对ESG投资普遍存在理解偏差,只是将ESG视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以及合规上的操作。因此,机构投资者需转变观念,以认识ESG投资策略的长期价值。  二是ESG投资相关的信息披露数据匮乏,适合中国国情的ESG评级标准相对缺乏。虽然,监管部门已要求对ESG投资进行信息披露及风险监控,但目前的信息披露还比较零散,评级标准也不够统一,过程相对缺乏透明度。欧洲以及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较为完善的ESG评级标准,但对中国来说,相关概念及标准的界定还要一个本土化的过程,简单套用国际规则,可能缺乏可操作性。  三是ESG的投资管理体系还有待完善,投资者急需提升ESG的专业投资能力。目前已有部分保险机构进行ESG投资,但产品规模较小、种类也单一。中国涉及ESG投资的资产规模约24.6万亿元人民币,而全球市场规模超121万亿美元。种类分布上,产品类别多为环保和能源类产品,占比分别为56%和26%,而ESG主题基金以被动指数型基金为主,占比35%,灵活配置类产品仅占9%。保险资金还需加强ESG投资的原则、策略、业绩的评估反馈等投资管理体系建设,以提升ESG专业投资能力。  宜建投资信息披露框架  ESG投资作为一种新事物,在前期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工作,这就需要多方协力,共同打造良好环境,培育保险机构参与ESG投资的适宜土壤,推动ESG投资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投资者教育,拓宽ESG投资领域相关信息的获取渠道,从观念提升层面推进保险机构参与ESG投资的落地。建议行业协会联合学术界、各类金融机构、海外相关ESG组织,积极开展有关ESG领域的专业培训,分享ESG投资相关动态。与此同时,保险机构内部应加强相关培训,就ESG的投资理念、投资原则、投资策略、投资工具等信息,与内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实现信息实时共享,提升保险机构对ESG投资的认知,做好ESG的投资者教育。  二是建立统一明确和规范化的ESG投资信息披露框架、信息披露标准及评级标准,提升ESG数据的质量、数量以及评级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一方面,建议相关监管机构借鉴国际经验,出台类似欧盟的SFDR标准(可持续金融披露规定),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ESG信息披露指引,逐步规范ESG数据信息披露的制度化、常态化与标准化,提高ESG信息披露的效率和质量,指引企业通过提升自身ESG表现来提升内在价值。建议沪、深、京交易所将ESG因素引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为抓手,推进ESG信息的强制披露,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  三是保险机构应加大对ESG投资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全方位加强ESG投资的能力建设。专业的ESG投资机构应将ESG理念充分纳入投融资的流程管理、内控管理、监督管理、信息披露以及ESG投资策略的制定、执行与调整等各个环节,实现ESG闭环管理。为此,保险机构应探索建立适合中国保险机构的ESG投资实践指南,并构建ESG的投前、投中、投后管理机制,以进行有效的ESG投资并规避相应的风险。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