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协奏曲如何谱写——河北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港产城融合发展调查

2023-07-07 富美财经 浏览量:

河北黄骅港地处渤海湾穹顶处,是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连续4年煤炭吞吐量位居全国首位,担负着电煤保供的重要任务。这里曾是“苦海盐边”“建港禁区”,如今已成为巨轮卧波的“海上绿洲”,因港而兴的临港产业也正在渤海新区黄骅市铺陈开来。港产城融合如何推进?临港经济发展又该以何为依托?

黄骅港在哪里?

河北省东南部,渤海湾穹顶处,北依京津,南望齐鲁,规划岸线71.4公里。如果把渤海湾比作一把弓箭,黄骅港正处于弓箭把手处。

汽笛长鸣,门机挥舞,巨轮往来……河北沧州黄骅港建港近40年来,从一片盐碱滩涂到项目遍地,从单一煤炭输出港到综合贸易港,从辐射冀中南、鲁西北到通达39个国家和地区,不断焕发勃勃生机。作为国内最大的煤炭下水港,其煤炭运量占北方煤港总运量的30%左右,连续多年跻身国内沿海规模港口前10位。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骅港煤炭港区码头了解情况,强调要加强港口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

港口是龙头

站在黄骅港43米高的煤炭筒仓平台上,整个大港似一幅雄阔画卷在眼前铺陈开来:收纳“黑金”的堆场,压制煤尘的水雾,忙碌作业的门机,码头接卸的货轮……在这里,每年2亿多吨煤炭下水起航,运往全国各地。

“我们所在的位置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筒仓群,共48座,每座高43米、直径40米、单体设计储煤3万吨。”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三部安全管理员胡鹏程说,由于煤炭高效流转,筒仓内的储煤通常“住”不过3天,筒仓群年吞吐量超过1亿吨。目前,港口接卸已实现全流程智能化、无人化作业,作业效率提高近10%。

这一煤炭港区从一片泥滩上起步,到去年年底已累计运输煤炭超25亿吨,连续4年煤炭吞吐量居全国港口首位。“黄骅港属于淤泥粉沙质岸线,按传统眼光衡量,建港条件并不优越。”国家能源集团港口公司、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金刚说,但黄骅港也有明显优势,其位于渤海湾穹顶处,陆上运距短,运煤成本低。

经过可行性论证与综合条件对比,黄骅港煤炭港区于1997年动工,2001年投产,不仅开创了在淤泥粉沙质岸线建港的先例,还逐步实现了每年超2亿吨煤炭下水的业绩。

在港口翻车机房,来自晋陕蒙的运煤专列被定位车匀速引入,“O”型翻车机张开巨大怀抱,一次“抱”住4节车厢,20秒内整体翻转约160度。随着煤炭倾泻入地下料仓,翻车机两侧喷出细密水雾,迅速抑制住煤尘。很快,4节车厢320吨煤炭卸载完毕,作业区仍清洁如初。“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翻车机本质长效抑尘技术,煤炭经地下料仓进入皮带机,全程封闭运输至筒仓,实现运煤不见煤,卸煤不起尘。”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三部翻车机点检技术员周润生说。

在本质长效抑尘技术基础上,黄骅港持续攻克生态环境建设难题,研发了一系列治理煤尘、煤污水及水务管理的科技成果,并实现了全区域生态环境智能化、数字化管控。

经过翻车机卸下的这些煤炭,经由黄骅港源源不断输送至全国各地,主要保障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各大行业能源供应。

毗邻黄骅港的国能河北沧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年发电约140亿千瓦时。“电厂每年用煤约500万吨,从港口通过密闭通道可直接输送到厂,实现用煤‘零距离’。”河北沧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奭说。

因煤而“重”,不止于“煤”。早在2004年,黄骅港就开通散杂货泊位,将服务触角向港口腹地延伸。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物流分公司市场营销中心经理于江介绍,新近开通的黄骅港至大连港、上海港2条集装箱航线和烟台港油品航线,又进一步破解了黄骅港只有支线没有干线的航运困局,运输化肥、重碱、磷石膏等货类增至80多种,为腹地企业发展提供了便利。

以此为发端,大规模综合港区建设沿煤炭港海岸线拉开序幕,推动黄骅港从单一煤炭港向多功能、现代化、综合型港口转变。

海风扑面,潮平岸阔。在黄骅港综合港区矿石码头,4艘20万吨级散货船舶整齐停靠,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卸货作业。“今年,我们2个新建20万吨级泊位通过验收,矿石码头接卸能力提高近50%。”沧州黄骅港矿石港务有限公司生产业务部部长祖叔铭说。

4月15日,在泰地液化码头,来自马来西亚的“美人鱼号”10万吨级油轮成功靠泊,这是黄骅港首次靠泊10万吨级国外油轮。“按照企业生产需求,今后码头平均每周要接卸一艘10万吨级原油外轮。”黄骅港泰地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林说,经测算,黄骅港腹地每年约有2000万吨原油、燃料油、稀释沥青需求量。今年3月获对外开放批复后,泰地液化码头将为补强腹地石油化工产业链条、破解石化产业物流瓶颈、加速绿色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经过多年发展,黄骅港辐射带动作用越发彰显。一端伸向腹地。朔黄铁路、邯黄铁路、黄万铁路、沧港铁路、黄大铁路等四通八达,总投资56.99亿元的集疏运体系建设趋于完善;沿朔黄、太中银、邯黄铁路等有序完成20个内陆港布局;在配合推进邯港、曲港高速公路建设基础上,协调推进雄安新区至黄骅港公路、铁路出海新通道,构建与腹地集中货源地便捷通达的物流通道。

一端探向大海。建成20万吨级深水航道、5万吨级双向航道;搭建起“黄骅港—锦州港”散改集物流新通道,开通“黄骅港—上海港”集装箱班轮航线,串联起长三角与京津冀核心区域;开启河北省中欧集装箱班列“公铁海”联运新模式,开通“黄骅港—上海港—泰国林查班”外贸航线;在巩固现有内外贸航线基础上,积极开辟黄骅港至青岛港、广州港等内贸直航线,开通日韩、东南亚、中东和非洲航线,构建起完备的海上互联互通网络。

产业是核心

驱车行驶在黄骅港所属地——河北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处处可以感受到临港产业发展的勃勃生机。年货物周转量100万吨、集装箱周转量40万标箱的国际物流中心项目建设拉开序幕;国内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智能矿冶装备产业基地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在今年7月份即将竣工……“我们充满信心,因为这是一片不断成长的热土。”河北鑫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詹国海说。

成长,源自独特的区位优势。“港口通航后,迅速成长为辐射冀中南及纵深腹地的便捷出海口,国内外矿产资源、运输资源等汇聚于此,为大工业体系崛起提供了有利条件;沿海近1000平方千米非农业用地,为临港产业发展提供了足够大的空间和纵深。”渤海新区黄骅市港城产业园区党组书记、管委会主任张硕说。

“当年决定在港城产业园区建设大型生产企业,看中的就是这里突出的区位优势。”河北新华联合冶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烧结、炼铁、炼钢、热轧、冷轧等于一体的特大型民营企业,该公司董事局主席孙纪木说:“煤炭通过皮带机直接进厂,生产出的产品通过港口直接出海,企业每生产一吨产品,仅运输成本就节约百元以上,此外还有原材料和能源成本的节约。”依托这些优势,该公司在钢铁产业的激烈竞争中取得先机,经过十几年发展就跻身中国企业500强。

成长,源自持续的科技创新。连轧、加厚、热处理、螺纹加工……走进达力普石油专用管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智能化生产流水线上,3米长的钢制实心圆棒经过几道设备轧制后,延伸成50多米的空心钢管。随后,钢管被切割为成品钢管,通过智能周转库,进入高端智能化螺纹加工生产线,制成石油专用管成品。“我们以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为依托,建立了河北省石油专用管技术创新中心、石油专用管用钢研究室等,不断寻求突破。”该公司总经理王国富说。

科技自主创新,离不开创新平台的支撑。港城产业园区始终把打造创新平台作为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支持产业链发展的“金钥匙”。“通过增加科技供给、创新主体活力、畅通产学研渠道等有力举措,厚植了科技创新实力。”张硕介绍,目前港城产业园区共建成省级研发平台10个、市级研发平台6个。

成长,源自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之前,办理开工手续需要提交多份资料,还要排长队等待审批;如今,我们签订信用承诺书后,只需在一个月内补齐材料换发施工许可证,即可拿地开工。”提及渤海新区黄骅市行政审批局的高效创新服务,河北博翔特种石墨有限公司负责人赞不绝口。

“实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为项目落地大大节约了时间。”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行政审批局局长翟浩成介绍,与常规串联评估、串联审查比,这套改革办法从形成土地选址意见到“五证齐发”,共节省了100多天时间。

弃旧布新,背后是黄骅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持续发力。当地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大力推进政务全面公开机制、全面深化改革机制、线上一网通办机制等,促进政务服务提升透明度、便捷度、舒适度、公信度、精准度。

“为营造出让企业愿意来、留得下、发展好的软环境,我们坚持每周深入一线,及时倾听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创新出台‘营商八条’‘项目九制’,在全省率先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巡察。黄骅市入围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沧州市委常委,渤海新区党工委书记、黄骅市委书记董鸣镝说。

如今,围绕构建现代临港产业体系,黄骅市初步形成了绿色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和现代物流四大主导产业,组建了69个省级创新平台,其中绿色化工已形成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城市是支撑

初夏时节,黄骅市湿地公园内,空气清新、景色宜人,小朋友的欢笑声此起彼伏。“这里土壤含盐量较高,树木花草栽种生长困难,得先在绿化区培一层正常土壤,再精心种植浇灌。”黄骅市城管局局长王洪港说。

如果说港口是龙头,产业是核心,城市则是支撑港口和产业发展的母体。近年来,黄骅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海洋、湿地和水域的蓝绿空间为本底、临港产业为标志,打造以休闲、观光、度假、生态、康养为载体的环京津、环渤海新兴海滨休闲旅游目的地与示范区,不断增强城市吸引力。特别是去年以来,稳妥解决了一大批热点难点问题,被纳入河北省县城建设样板进行重点培育。

“城市环境好、品质高,有海洋、有绿地,是我向往的生活。”刚参加工作的张巧玲,大学毕业后把家安在了黄骅,“这里出门就是公园,随处可见绿地,让人身心舒畅”。

漫步黄骅市区,只见街道宽阔、楼宇鳞次栉比、公园花团锦簇,昔日臭水沟变身景观河、荒凉的盐碱地变成公园……在蓝色海港与绿树成荫的交相辉映中,一幅现代海滨城市的别样景致徐徐铺展。

这里还拥有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等5所院校,并与京津冀30多个院所实现产学研合作,越来越多的创新资源汇聚到这片热土上。

走进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风景秀丽的校园处处洋溢着青春活力。“我们将‘太行山道路’延伸到渤海湾畔,打造服务地方经济的桥头堡。”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常务副院长马晶军介绍,近年来,他们服务港口发展,构建“校企+”合作模式,定向输出了大批专业人才。

“优质的高校资源和源源不断的人才输出,让我们放下心来扎根生长。”提及人才培养,沧州旭阳化工有限公司管理部经理冯书平深有感触。

为生产生活者提供公共服务,也是黄骅的工作重心之一。“随着用工需求不断加大,工人住宿问题越发让人头疼。”旭阳化工外围施工单位河北鑫坤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郭中顺,曾对此一筹莫展。得知消息后,港城产业园区积极出面协调,将园内蓝领公寓升级改造为职工宿舍。目前,396间房屋均已完成改造,并以亲民价格向周边企业出租。

此外,充分考虑到人才引进、外来务工等人员子女的入学需求,黄骅市还开辟绿色通道,为符合条件的人员子女安排入学,并且享受当地户籍待遇。黄骅市教育局局长何寿彪说,“将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提供更加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员工安居、日常出行、子女教育等一件件“关键小事”的解决,让这座从盐碱地上成长起来的港口城市更具温情与吸引力。

成长为深海大港,是黄骅的未来之梦。当地正积极对标国际一流港口与沿海开放城市,统筹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我们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骅港规划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定不移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加快建设沿海经济强市,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贡献沧州力量。”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沧州市委书记康彦民说。 (经济日报记者 王胜强 宋美倩 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李 杰)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