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国内地新增报告106例猴痘确诊病例,需要警惕吗?

2023-07-18 富美财经 浏览量:

6月中国内地新增报告106例猴痘确诊病例,需要警惕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张倩楠

界面新闻编辑 |刘海川

2023年7月14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6月猴痘疫情监测情况:6月2日至6月30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新增报告106例猴痘确诊病例,其中广东省报告48例、北京市报告45例、江苏省报告8例、湖北省报告2例、山东省报告2例和浙江省报告1例,无重症、死亡病例。

监测情况称,绝大多数病例为男男性行为人群,主要通过男男性接触传播。除性接触以外的绝大多数密切接触者未发生感染。大部分病例就诊时发现,少数病例为密切接触者追踪筛查发现。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主要为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无重症、死亡病例。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病。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卢洪洲告诉界面新闻,猴痘病毒由破损的皮肤和黏膜进入人体,因此在人之间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亲密接触。目前报道的病例主要是通过性行为传播,尤其是男男性行为。但也不能排除其他传播方式,如呼吸道飞沫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污染物的间接接触传播。

资料显示,猴痘病毒潜伏期为5-21天,会出现寒战、发热、头痛、嗜睡、乏力等症状。患者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多见于面部和四肢,也可累及口腔黏膜、消化道、生殖器、结膜和角膜等。皮疹结痂脱落后,轻则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重则留下瘢痕,可长达数年。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呕吐和腹泻引起的严重脱水、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等。

卢洪洲告诉界面新闻,猴痘病毒在1950年代首次发现,70年代首次发现人类感染病例,很长时间内一直局限在非洲传播,直到21世纪才出现非洲以外的猴痘疫情。“去年,发生了全球范围的猴痘疫情,但大多数病例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目前全球已有111个国家和地区发现猴痘病例,共报告8万多感染病例,其中146例死亡。2023年7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猴痘构成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2023年5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研判后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从目前已公开报道的病例来看,2023年,中国大陆仅有一例输入性病例,出现在重庆市。在2023年1-6月,中国大陆报告的感染病例也仅2例,分别在北京和广州。此前披露的病例除性别外(个别病例披露患者年龄),未披露其他信息。

为何猴痘感染病例突然增多?卢洪洲说,虽然全球范围内的猴痘病例目前已经降到较低水平,但今年亚太地区出现了猴痘病例的上升。因此,中国大陆近期猴痘病例突然增多,“主要是由于其他地区猴痘疫情的外溢传播和人员流动性的增加。”

南方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及应急管理学院流行病学教授魏晟还认为,病例增多的另一个原因是,随着大家对其认识的提高和检测水平的提高,现在比以前更容易发现病例。

随着中国大陆猴痘感染病例逐渐增多,有大量网民评论认为,因对相关感染者的详细情况进行披露。这是否有助于猴痘疫情防控?

卢洪洲认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本土病例在短时间内还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但即使病例规模扩大也会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峰值并逐渐下降,未来出现大规模流行的风险很低。

卢洪洲认为没有必要对患者的信息进行披露。他说,猴痘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普通大众被感染的风险较小,公布患者的活动轨迹、区域等信息对于防控猴痘的收益较小。“且猴痘主要传播方式涉及个人生活隐私,因此不宜且无必要公布患者的信息。”

魏晟也认为,猴痘病毒主要是通过人和人之间的密切接触传播的,传染性不像新冠病毒那样强。他强调,也不能将猴痘病毒定性为性传播疾病,“以避免污名化”。

国家卫健委曾制定了猴痘诊疗指南(2023年版),对临床早起识别和诊疗进行指导。

除了诊疗指南,卢洪洲说,要建立针对猴痘病毒的防控体系,口岸城市和疾控部门要继续加强对猴痘疫情的防控监测,并尽力做好感染者和密接者的追踪;在医院皮肤科、性病科等建立哨点,加强对猴痘感染者的早期发现;另外,通过媒体加强对大众的猴痘病毒相关知识的宣传,对高危人群做好健康教育,通过安全防护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由于猴痘病毒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尤其是高危性行为传播,普通人感染的风险较低,因此没有必要进行大规模的疫苗接种。“但可以考虑对高危人群进行疫苗接种,更有针对性的降低感染风险。”他说。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