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灵犀-就业数据为何容易超预期?-李灵修

2023-07-21 富美财经 浏览量:

一点灵犀-就业数据为何容易超预期?-李灵修  图:中国整体城镇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的水平,波动幅度极小。大公MJ制图  就业数据作为宏观政策的重要参考,时刻牵动着市场预期,但统计结果经常出人意料,中美两国都有类似情况发生。本文试图对此进行拆解,回应大家心中疑惑。  本月较早时间,美国公布的6月非农数据就意外走低,就业人数仅增加20.9万人,低于预期的23.0万人,亦为2020年12月以来最低水平。但奇怪的是,其他相关数据均显示劳动力市场仍然坚韧。譬如,6月份美国失业率回落至3.6%,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且薪资增速坚挺;而ADP就业(“小非农”)及非制造业PMI就业分项都明显走强,ADP数据甚至录得市场预期值的两倍以上。就业数据“打架”直接关乎于通胀前景的判断,到底是高企还是回落。  美非农与失业率数据常背离  回顾历史,自2021年以来,美国非农就业其实经常会与失业率出现背离,并成为外界预测联储加息进程的重要干扰因素。究其原因,“非农就业”属于企业口径的调查数据,“失业率”属于家庭口径数据,当中大批“自雇人士”、“无薪休假员工”未能计入非农、却能体现在失业率上,因此造成两项数据“南辕北辙”。此外,员工跳槽也会导致就业信息在企业调查中被重复统计,员工在行业间的大规模流动很可能加剧数据分歧。  中国的就业统计也有类似的数据“盲区”。在内地现行的两套就业统计指标中:城镇登记失业率是通过非私营企业填表上报、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抽样调查上报的方式进行统计,因此忽略了应届毕业生群体,以及长期待业人士,因此该指标也较少作为就业市场的参考样本;城镇调查失业率的统计方式则有所改进,主要基于对抽样家庭及成员进行问卷调查,借此掌握城乡家庭就业状况,该统计方法与国际同行标准接轨。  内地农民工未纳入考察范围  然而,城镇调查失业率未能将农民工纳入考察范围。其原因在于,农民工兼有两种身份属性。在城市有工作时,农民工算作工人;在城市失去工作时,农民工又回到农村做了农民。目前中国农民工正面临老龄化危机。统计显示,2019年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比24.6%,21至30岁占比则为23.1%,“老年组”历史上首次超过了“青年组”。当农民工老了,就业竞争力的下降不可避免,但他们成为了统计口径中“永远不会失业”的人群。  今年外界高度关注内地青年人口(16至24岁)失业率的持续走升,但中国整体城镇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的水平,波动幅度极小。这又是为何?盖因青年群体在劳动力市场的占比较低。国家统计局今年3月数据显示,全国城镇16至24岁人口约9600万,其中非劳动力占比2/3,为6400万,劳动力占比1/3,为3200万。相比之下,16至24岁失业青年人口仅占调查失业人口的6%至7%。  不过,青年就业的另一趋势值得关注。在上文所讲的6400万非劳动力中,在校生共计4800万,剩余的1600万人“前程不明”。不少人因为就业压力大增,毕业后选择转去考研、考公、考编制。但事实上,近两年的研究生及公务员并未扩招,考试“内卷”程度十分激烈。久而久之,这批年轻人在连年备考中,做家务、陪父母成为了“本职工作”,也就是所谓的“全职儿女”,理应被纳入“隐性失业”的范畴。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