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化观察:东南最名邑,何以成为精神“富矿”?

2023-04-24 富美财经 浏览量:

浙江文化观察:东南最名邑,何以成为精神“富矿”? 河姆渡遗址 项菁 摄   宁波4月23日电(记者 项菁)“东南最名邑。”这是北宋大文豪范仲淹笔下的余姚。千百年过去,地处浙东宁绍平原的余姚GDP超1500亿元,居于中国百强县前列。其背后,生生不息的文脉是不竭的精神财富。

余姚自古是人文渊薮之地,从以河姆渡为代表的史前文化,到以王阳明等四先贤为代表的姚江文化,再到以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为代表的红色革命文化,三大文化交相辉映,构成了余姚独特的文化气质。

余姚阳明古镇 项菁 摄余姚阳明古镇 项菁 摄  记者近日走进这一“文化宝库”,历史文脉俯首皆是,文化瑰宝正被活态传承。

在浙江全省迈向共富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路上,余姚因地制宜盘活文化资源,依托古镇、博物馆、书房、节会等载体,解码文化基因、挖掘文旅资源、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与世人共享这方精神“富矿”。

解码文化基因  让“诗和远方”近在眼前

雪糕、钥匙扣等阳明文创产品琳琅满目,以阳明诗词为名的甜点美滋美味,印着“知行合一”字样的梁弄大糕“圈粉”无数……走进余姚市区阳明古镇,白天烟火气十足、夜幕下灯光璀璨,沿街不少商铺纷纷融入“阳明元素”。

“这里绝对是余姚最受欢迎的地方之一”。冲着阳明文化和古镇流量,意大利外商Nanni开了一家意大利酒吧餐厅,每当夜幕降临,八方来客前往打卡,“游客可以在古色古香的街区享受不同的喜悦”。

阳明古镇上的阳明文创产品店铺 项菁 摄阳明古镇上的阳明文创产品店铺 项菁 摄  这是阳明文化活态利用的剪影,也是当地推动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

当前,浙江正在大力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解码文化基因,重在解码,难在利用。

“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是活化利用的关键。”余姚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周凌宏受访时介绍,近年来,余姚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抓手,通过解码河姆渡文化、姚江文化、红色文化,加强其传承保护和活化利用。

“中国20世纪100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河姆渡遗址自1973年发现至今,已有五十载。余姚市河姆渡博物馆副馆长姚小强受访时说,近些年,在各界共同努力下,具有代表性的河姆渡文化考古新成果不断涌现,比如2020年发掘的井头山遗址又把余姚人文历史源头从7000年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

为纪念河姆渡文化遗址发现五十周年,今年余姚启动“发现河姆渡——中国余姚河姆渡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包括“发现河姆渡”沉浸式实景体验活动、“发现河姆渡”全球华人寻根之旅、大型交响音画《河姆渡》首演等十大主题活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河姆渡文化是浙江文化的地标,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姚小强谈及,希望市民、游客在河姆渡文化中“静下来”“慢下来”,多维度感受七千年的灿烂文明。

在余姚,让人感受到“诗和远方”近在眼前的,还有“家门口”的阳明文化和红色文化。

作为“明代一哥”王阳明的出生地、成长地和讲学地,眼下,余姚正加快推进阳明古镇项目建设,打造集心学传播、研学培训、休闲观光、度假及历史文化街区运营为一体的“阳明故里、心学圣地”。同时规划打造武胜门历史文化街区“阳明纪念馆”,重建“姚江书院”。

五一“小长假”未到,四明山一带就已经迎来旅游热潮,特别是梁弄镇横坎头村成为热门打卡点,带动周边农特产品热销。余姚市阳明文旅集团副总经理胡勇杰受访时说,“我们投资1.5亿元开发的浙东红村旅游综合体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希望以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为核心,探索以红色引领的乡村旅游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  以文“富民”更铸魂

探路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不可或缺。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此前印发《关于高质量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省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为浙江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放眼余姚这片“文化的海洋”,公共文化服务浸润民众生活,变得触手可及。

读原著、聊心学、赏姚剧……分布在余姚大街小巷的“12空间仓”,已成为民众时尚新潮又极具特色的文化打卡点。不仅在城市,“12空间仓”还建到四明山、大岚、鹿亭等山区乡镇,村民在家门口也能乐享“文化大餐”。

2023年以来,余姚以“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为半径,布局了356个小而美的“12空间仓”,与现有乡镇(街道)文化站形成有效补充。去年共推出1000余场公共文化活动,受益民众超130万人次。

“文化站、农家书屋、图书馆遍地开花。”家住四明山一带的村民向记者感慨,“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夜幕下的普文明书局 项菁 摄夜幕下的普文明书局 项菁 摄  “文化是老百姓的精神家园。”余姚市社科联专职副主席黄士杰受访时举例,为让阳明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余姚开发《走近阳明》专题教育系列教材,开放“阳明书房”,推出“阳明家宴”等,开展“阳明文化六进”活动,扩大阳明文化“辐射圈”。

不仅有线下的“文化服务圈”,在余姚,民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指尖上的文化空间”。

阅读、演出、观展……从手机应用里点开“浙里文化圈”小程序,数千条视频随时随地观看。2023年,余姚新建85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已全面入驻“浙里文化圈”,推出讲座、展览、演出、志愿者公益演出等活动3000多场。

今年当地还将新增40个余姚市“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上新更多板块和内容,开通慕课、雅集、艺培等栏目,“24小时不打烊”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也融入到各种节会里。4月23日,随着第28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书香余姚”第十三届全民读书节启幕,各地再度掀起阅读热潮。譬如在陆埠镇,当地鼓励孩子们阅读《陆埠歌谣》《红色陆埠》,开展小学生歌谣朗诵比赛,同时向民间征集歌谣,弘扬优秀地域文化。

多年来,余姚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创设“公共文化日”,布设新型文化空间,开展“百姓文化节”等活动,同时积极调动社会各级积极性,多维度“以文富民”。

作为民间非营利性组织,余姚市阳明文化书院也加入打造“文化服务圈”行列。余姚市阳明文化书院副院长谷丞挺受访时说,该书院定期举办文化沙龙,邀请业界专家学者探讨阳明文化,同时组织青少年、企业家开展研学游,沿着余姚、绍兴、江西等先生足迹,感悟阳明心学的内涵。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民众的精神食粮,这些都在余姚成为现实。如余姚市委主要负责人所言,要把余姚文化底蕴深厚、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转化为更强大的生产力,高点定位、高标谋划、高效推进,满足群众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完)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