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长顺(学英模,见行动,来自公安扶贫一线的报道(之五))

2023-04-25 富美财经 浏览量:

学英模,见行动,来自公安扶贫一线的报道(之五)

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毕节市县两级公安机关探索“党建+扶贫”模式,提出了“把优秀干部送到脱贫攻坚一线,让年轻后备干部在一线锻炼”工作思路,先后选派了64名第一书记,96名同志驻村,869名同志常态化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定点帮扶27个乡镇93个村4483户17068人。按照党员民警“1+N”的模式,即一个党员民警结对帮扶一户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搭建党员民警与贫困户连心桥,畅通信息渠道,使帮扶工作真正实现精准。

山歌里的吴警官

“百花群众高兴欢,驻村干部吴警官,挨家挨户都走到,烧酒不得半点沾。”这是百里杜鹃管理区仁和乡百花村村民杨兴成与杨兴光写的一首山歌。

山歌里的吴警官就是百里杜鹃管理区公安分局民警吴长顺。2017年12月,30岁的吴长顺被组织安排到百花村担任驻村干部。

百花村村民文化程度不高,思想比较落后,加上土地贫瘠和交通不便等情况,百花村一直是一类贫困村。

吴长顺来到百花村后,立即带领村支两委干部挨家挨户走访,结果发现村民“等、靠、要”的情况严重。于是 ,吴长顺利用村民休息的时候,以院坝会、田间会、板凳会的形式宣传扶贫政策、法律法规和致富路子。

学英模,见行动,来自公安扶贫一线的报道(之五)

60岁的村民安文贤是个贫困户,也是一个老古板,两个儿子都三十多岁,呆在家中没有事干。一开始,听说扶贫,安文贤就三个字“不支持”。吴长顺一有空就去和安文贤谈心,随后,又给他两个儿子找到了工作。一人成了村里的警务助理,每月工资1500元的收入,另一人当了护林员,每月有800元的收入。

听说村里准备成立合作社种辣椒,安文贤第一个把自己的10亩土地拿了出来,加入到合作社。

目前,在吴长顺带动下,村里种植辣椒1000亩,金银花300亩……

50岁的村民崔兴利双目失明,她的丈夫常年在当地务工,儿女也不在家里。然而,细心的吴长顺发现,崔兴利虽然残疾,但十分勤劳,自己做饭,还喂了几只小鸡,家里收拾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不仅如此,就连村里的路都十分熟悉。于是,吴长顺申请特惠贷为她购买了两头能繁母牛。只要不下雨,村民都会看见,崔兴利杵着拐棍,上山放牛的情景。

提到去年发生的一件事,百花村所有的村民都为吴长顺点赞。

由于连降大雨,2018年6月22日一早,吴长顺便带着村干部到淹坝片区查看灾情,回到村委会办公室的时候已是下午4时。就在这时,村主任蒋帅操在办公室楼下喊道:“快叫吴警官,李成章家孩子掉进淹坝落水洞里面去了。”吴长顺一边往楼下跑,一边大声喊:核实落水地点,准备绳索、救生圈……迅速出发。”赶到事发地点,在一河流最为湍急处,见几名老人正在用木棒往水里打捞。吴长顺立即安排几名村干部在河道狭窄处注意观察并就地找来木棒实施拦截,然后一头跳进湍急水流中。

“我摸到了小孩子的双腿,由于涵洞内除了孩子之外还有一个大树桩,孩子与树桩被卡在整个涵洞内,导致无法施救。”事后吴长顺回忆。

于是,吴长顺一面动员参与村民将水分流,一面让村民找来绳索和钢锯,经过约半小时的救援,树桩与孩子还有沙泥一同被大水冲出,然而孩子已经没有呼吸。

“你已经尽力了,不管怎样,你都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 吴长顺的英勇让蒋帅操感动。

学英模,见行动,来自公安扶贫一线的报道(之五)

吴长顺驻村后,百花村入户路硬化率达到100%、通水通电率达到100%、安全住房率达到100%、群众满意度达到了100%……

“在驻村帮扶工作中,吴长顺谦虚、好学,工作认真,团结同志,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帮扶工作成效显著,赢得了群众的口碑。群众对他很有感情,认可度非常高。”仁和乡党委书记高龙义这样评价吴长顺。

“当你把群众举过头顶,群众就会把你放在心上。”吴长顺说。

村里来了种植专家

喻敬佩的儿子今年4岁了,他说,一点都不喜欢爸爸。因为爸爸每个月和他在一起的时间只有5天。

然而,赫章县德卓镇胜营村的村民却很喜欢喻敬佩。“如果没有喻书记,我们家每个月能吃肉的天数和他陪儿子的时间一样多。”贫困户孙斯香说。

2016年3月,31岁的毕节市公安局国保支队民警喻敬佩七星关区大河乡七星关区大河乡双桥驻村干部。由于工作出色,2017年4月,喻敬佩被派往胜营村任第一书记,期间,在德卓镇挂任党委委员、副书记。

德卓镇平均海拔2025米,山高坡陡谷深。胜营村就坐落在大山上,对于从小就在城市长大的喻敬佩来说,刚来到德卓镇的时候,进来就不想出去,出去就不想进来,对这里的感觉除了偏远就是偏远。

通过一个月的走访,喻敬佩发现尽管胜营村地势险恶,但气候十分适合中药材种植。有一句话这样说,“中国半夏看贵州,贵州半夏看胜营”。然而,村里种植规模不大,产量不高,农户种植单打独斗。于是,喻敬佩多次到毕节市科技局请教专家,同时深入每家每户,讲政策、说规划、授技术,鼓励农户开展连片半夏种植。在村民的支持、村干部的配合下,很快成立了半夏种植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

学英模,见行动,来自公安扶贫一线的报道(之五)

2018年,胜营村半夏种植面积从以前的300亩到了500亩,种植收入800万元,辐射带动贫困户40户143人增收脱贫。今年,种植面积达1000亩。

“今年,预计收入1200万元。目前,云南昭通的一家公司就下了两万斤的订单。”喻敬佩笑着告诉记者。

喻敬佩对近几年半夏亩产量进行研究,发现每年半夏亩产量都有较大出入,且种植在较潮湿地块的的半夏产量较高。他想,会不会半夏产量与降雨量有关?于是,他立即从相关部门找到每年的水文资料,通过对近几年降雨量与半夏亩产量进行数据对比。他发现,在半夏的生长期降雨充足能增加产量,相反产量降低。

学英模,见行动,来自公安扶贫一线的报道(之五)

为改变向天要产量的传统模式,喻敬佩带领村民通过大胆的实验创新,通过在生长期不间断地浇水可弥补降雨量不足影响,从而增产30%。

紧接着,喻敬佩积极向毕节市公安局汇报,在市公安局局党委的关心下,市公安局出资7.7万元,为胜营村购置灌溉用具。在解决了半夏灌溉难问题后,2018年,全村半夏平均亩产增加200斤、增收3400元。

孙斯香种了两亩半夏,现在比以前多收入6千多元,他笑着说,他家三天两头都有肉吃。

“现在, 喻敬佩已经成了半夏的种植专家,村民有啥问题,都会去请教他。”村支书王进芳说。

扶贫一线的“排头兵”

大方县对江镇的大山村,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闭塞。

就是2017年的时候,只有一条小路通往外界,村里的路全是泥泞小道,绝大多数的地方手机没有信号。

2018年3月,29岁的大方县公安局工作人员张卫主动请缨,来到大山村任第一书记。

“一看是个毛头小伙,村民的心都凉了半截。”村支书姜武说。

为了迅速进入角色,张卫一到任就带领驻村干部、村干部深入细致地调查了全村水、电、路、讯、房等情况,挨家挨户开展调查摸底,摸清贫困户家底,找准致贫原因。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张卫每天步行10余公里,认真核对全村33个组、2352户,特别是户贫困的信息,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

学英模,见行动,来自公安扶贫一线的报道(之五)

“不分白天黑夜、不论山沟荒野,张书记都会组织驻村工作队、村干部、村民代表一起讨论工作方案。”姜武说,每天晚上,张卫办公室的灯都要亮到半夜。

原来,张卫因为年轻,刚参加工作,对脱贫工作知之甚少,除了白天工作外,晚上就加班充电,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县关于驻村帮扶脱贫攻坚工作文件、会议精神和政策法规,深刻领悟政策实质,不断提升自身本领,增强自身能力。经过对上百份文件的学习,数十次的业务培训,张卫对扶贫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变得熟练和精准。

张卫一驻村,就要啃一块“硬骨头”——要完成22公里进寨路、37公里的组组通路、2公里的入户路的修建。开工的第一天, 张卫肩扛铁锹,手拿镐头加入到建设的队伍中。

“不仅修路,危房改造、修建水渠、劳动生产、调解矛盾……张书记都冲在第一个,村民都说他是‘排头兵’。”姜武说。

大山村人口多,耕地不仅少,还很贫瘠,农作物产量不高。张卫带领村民搞好生产的同时,积极为贫困户争取到70多个公益性岗位。

学英模,见行动,来自公安扶贫一线的报道(之五)

57岁的村民李发达家是贫困户,现在,他得到了一个公益岗位——扶贫宣传员。这样,他每个月又多收入500元。

当看到一条条大路通到家门口,一座座崭新的房子屹立山头,一汩汩甘冽的山泉流到自家里,村民们兴奋地说:“感谢共产党!感谢党的好干部张书记!”

不久前,全国扶贫工作“第三方评估”验收中,大山村代表全县接受检查评估,以“零问题”的优异成绩实现整村脱贫出列。张卫在接受第三方评估组访谈时,思路清晰,底数清、情况明,反应敏捷得到了评估组的高度评价。

“自己将牢记习总书记的重托,继续扎根大山村,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用脚步丈量艰辛扶贫路,用真心温暖边城百姓家,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张卫说。

本台记者:俊江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