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的(群文通练丨诸葛亮出师)

2023-04-25 富美财经 浏览量:

群文通练丨诸葛亮出师

01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9分)

魏文帝黄初四年春三月,汉主病笃(病重),命丞相亮辅(辅佐)太子。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使......安定)国,终定大事。若(假如)嗣子(指帝王、诸侯的承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 “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指自己的所有力量,形容做事竭尽全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状语后置)!”五月,太子禅即位,政事无巨细,咸(都)决于亮(状语后置)。亮将入寇,与群下谋(商量)之。丞相司马魏延曰:“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胆小)而无谋今假(借)精兵五千(定语后置)直从褒中出当子午(地名)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忽然)至必弃城逃走横门①邱阁(古代官府所设储存粮食等物资的仓库)与散民之谷,足周(周济)食也。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亮以为此(这是)危(危险)计,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十分把握)必克而无虞(担忧),故不用延计。始,亮使(派)赵云、邓芝为疑兵据(占据)箕谷,而身率大军攻祁山,戎陈(军伍,战阵)整齐,号令明肃。魏以汉昭烈②既(已经)死,是以(因此)略无(全无,毫无)备豫(防备),而卒(通“猝”,突然)闻亮出,朝野恐惧。初,越嵩太守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亮深加器异(器重,看重)。汉昭烈临终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实际情况),不可大用,君其察(考察)之。”亮犹谓不然,及出军祁山,以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邻战于街亭(状语后置)。谡违亮节度,举措(举动措施)烦扰(烦琐扰人)舍(舍弃)水上山,不下据城。郃绝(杜绝)汲道(汲水通道),大破之,士卒离散。亮乃收(拘捕)下(送达)狱,杀之。亮自临祭,为之流涕(流泪)。蒋琬谓亮曰:“昔楚杀得臣③,文公④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杀戮)智计(才能计谋)之士,岂不惜乎!”亮流涕曰:“孙武所以(...的原因)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施行)法明也。是以(因此)杨干乱法,魏绛戮其仆。四海分裂,兵交(兵器相接)方始,若复废法,何用(“用何”,用什么)讨贼邪!”……是时,赵云、邓芝兵亦败于箕谷(状语后置)。或劝亮更(再)发兵者,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状语后置),而不破贼,乃为贼所破(被动句),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减(裁剪)省(精简)将,明罚思(反思)过,(考虑,研究)变通之道(方法)于将来(状语后置)若(假如)不能然者,虽(即使)兵多何益?自今已后,诸有忠虑于国(状语后置)但(只要)勤(尽力)攻(指责)吾之阙(过失,缺陷),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举足)而待矣。”于是考(查核)微劳,(甄别)(于)壮烈(勇敢有气节)(状语后置)引咎(把过失归于自己)责躬,布(公布)所失于境内(状语后置)厉(磨砺)兵讲武,以为后图(打算),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有删改)


(注)①横门,长安城北西侧第一门。②汉昭烈;刘备。与救果出备。③得臣;春秋楚国人。曾率楚军围宋;与救宋之晋、齐,秦联军战千城濮;后楚军溃败,被楚成王赐死④文公;名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 项是(3分)

A.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直从褒中出/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徘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

B.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直从褒中出/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琳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

C.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直从褒中出/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琳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

D.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直从褒中出/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楸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效忠贞之节”与“斯用兵之效也”(《六国论》两句中的“效”字含义不同。

B.“十全必克而无虞”与“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州论战》)两句中的“克”字含义相同。

C.“此病不在兵少也”与“臣少多疾病”(《陈情表》)两句中的“病”字含义不同。

D.“但勤攻吾之阙”与“术业有专攻”(《师说》)两句中的“攻”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主看中诸葛亮的超群之才,曾在病重时交代他,假如刘禅可以辅佐的话,就辅佐他;假如刘禅没有才能,诸葛亮可取而代之。

B.诸葛亮认为魏延一举平定咸阳以西的计划很危险,不如安稳地经由宽广平坦的大道夺取陇右,而不用担心意外,所以没有采用魏延之计。

C.蒋琬认为天下未平就杀害有才能有计谋的人很可惜,诸葛亮便用孙武制胜于天下和魏绛斩杀杨干的事例进行了强有力的反驳。

D.诸葛亮在祁山、箕谷之败后没有盲目地增加兵员,而是认真反思原因并制定了赏罚分明、磨砺士兵、讲习武艺等一系列举措以求成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魏以汉昭烈既死,是以略无备豫,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

译文:

(2)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校变通之道于将来。

译文:



【参考答案】

1.B

解析“精兵五千”是定语后置句,“五千”是后置定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两项:“长安”是“到”的地方,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项。故选B。

2.D

解析A项献出/效果。B项均为战胜。C项弊端/疾病。D项指责/研究。

3. C

解析“魏绛斩杀杨干”错。由原文“是以杨干乱法,魏绛戮其仆”可知,应是斩杀杨干的仆人。

(1)魏认为刘备已经死了,因此毫无防备,突然听说诸葛亮出兵,朝廷和民众都很害怕。

(2)如今我想要裁减军队,精简将领,明确刑罚,反省过失,为今后研究一个改变现状(以获得成功)的方法。

解析 (1)得分点:第一个“以”,动词,认为;第二个

“以”,介词,因为:“既”,已经;“略无”,毫无;“卒”,突

然。(2)得分点:“减”,裁减:“思过”,反省过失;“校变通之道于将来”,状语后置句。

【参考译文】

魏文帝黄初四年(223)春三月,汉主病情严重,命令丞相诸葛亮辅佐太子。汉主对诸葛亮说:“您的才能比曹丕高出十倍,定能安定国家,最终成就统一大业。假如嗣子可以辅佐的话,就辅佐他;假如他没有才能,您可以取而代之。”诸葛亮哭着说:“我怎么敢不竭尽辅助之力,奉献忠贞的节操,并以死相继呢!”五月,太子刘禅即位,政事无论大小都由诸葛亮决定。诸葛亮准备入侵,与众部下商量。丞相司马魏延说:“听说夏侯楙是武帝的女婿,胆小没有谋略。如今给我五千精兵,直接从褒中出军,走到子午谷而向北,不超过十天时间,就可以到达长安。夏侯株听说我突然到达,肯定丢下长安城逃跑。横门粮仓的存粮以及百姓逃散剩下的粮食,足以供给军粮。这样,就一举而可以平定咸阳以西了。”诸葛亮认为这一计策危险,不如安安稳稳地经由宽广平坦的大道,可以平顺地夺取陇右,肯定万无一失地攻克而不用担心意外,所以不采用魏延的计策。开始时,诸葛亮派赵云、邓芝为疑兵占据箕谷,而亲自率大军攻打祁山,军队阵容整齐,号令严明。魏认为刘备已经死了,因此毫无防备,突然听说诸葛亮出兵,朝廷和民众都很害怕。起初,越嵩太守马谡,才华和气度超过常人,喜欢谈论军事谋略,诸葛亮将他作为特殊人才,非常器重。刘备临死前对诸葛亮说:“马谡的话往往超过实际情况,不能重用他,你一定要对他多加考察。”诸葛亮仍不以为然,等到出兵祁山,诸葛亮让马谡在前面督率各部队,与张邻在街亭交战。马谡违背诸葛亮的节制调度,行动、措施烦琐扰人,舍弃水源而到山上扎营,不下来据守城池。张邻堵绝他的引水渠道,然后发动进攻,把他打得大败,士兵逃散。诸葛亮拘捕马谡入狱,把他杀了。诸葛亮亲自去祭吊,为他流泪。蒋碗对诸葛亮说:“从前楚王杀了得臣,晋文公露出喜悦的神色。如今天下没有平定就杀害有才能计谋的人,难道不可惜吗?”诸葛亮流着眼泪说:“孙武之所以能够在整个天下制服敌人、取得胜利,是因为施行法令严明。因此杨干违犯法令,魏绛就把他的仆人杀了。如今天下分裂,战争刚刚开始起来,假如再废弛法令,哪里还能讨伐敌人呢!”……这时,赵云、邓芝的部队也在箕谷被打败了。有人劝诸葛亮再调兵出征,诸葛亮说:“我军在祁山、莫谷都多于敌人,没有打败敌人,却被敌人打败,这里的问题不在于士兵少,而在于我自己。如今我想要裁减军队,精简将领,明确刑罚,反省过失,为今后研究一个改变现状(以获得成功)的方法。假如不能这样的话,即使士兵多又有什么用呢!从今以后,凡是为国家忠心谋虑的人,只要尽心竭力地指责我的过失,那么大事可以办成,敌人可以消灭,在短期内就可成就大功。”于是对有微小功劳的人也在核实后加以提拔,对勇敢有气节的人在甄别后加以表彰;承认错误、责备自己,在国内宣告所犯的过失;磨砺士兵,讲习武艺,以此为将来打算;将士精心操练,百姓渐渐忘记了失败。




#02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9分)

诸葛亮以(因为)前者数(多次)出,皆以运粮不继(连续),使已志不伸,乃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状语后置),而百姓安堵(安居,安定),军无私(营私)焉。六月,帝使征蜀护军秦朗督步骑二万(定语后置)助司马懿御(抵抗)诸葛亮,敕懿:“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如愿以偿)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毫无)所获则必走(跑)走而追之,全胜之道(方法)也。”秋八月,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数(多次)挑战,懿不出,亮乃遗(送)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仗(拿)节为军师以制之。护军姜维谓亮曰:“辛佐治节而到,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坚决)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状语后置)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接受)苟(如果)能制吾,千里而请战邪(哪里用得着...吧)”亮遣使者至懿军,问其寝食及事(处理,做,从事)之烦简,不问戎事。使者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早起晚睡),罚二十已上皆亲览焉。所啖(吃)食,不至数升。”懿告人曰:“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亮病笃(严重),汉主使(派)尚书仆射李福省侍(探望,侍奉)因(趁机)(询问)以国家大计(状语后置)。福至,与亮语已(完),别去(离开),数日复还。亮曰:“孤知君还意,近日言语虽弥日(整日),有所不尽,更(又)来亦决(解决)耳。公所问者,公琰其宜也。”福谢(道歉)曰:“前实失(错过)诘(询问)请(请教),如公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故辄还耳。乞复请蒋碗之后,谁可任者?”亮曰:“文伟可以继之。”又问其次,亮不答。是月,亮卒于军中(状语后置)。长史杨仪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司马懿,追之。姜维令仪反(掉转)旗鸣鼓,若(像)将向懿者。懿敛(收聚)军退,不敢逼。于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吓跑)生仲达。”懿闻之,笑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故(缘故)也。”懿按行(巡视)亮之营垒处所,叹曰:“天下奇才也!”追至赤岸,不及(达到)而还。诸军还成都,大赦,谥诸葛亮曰忠武侯。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

B.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

C.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

D.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与“小学而大遗”(《师说》》两句中的“遗”字含义不同。

B.“诸葛公夙兴夜寐”与“水波不兴”(《赤壁赋》>两句中的“兴”字含义不同。

C.“死诸葛走生仲达”与“直走咸阳”(《阿房宫赋》)

两句中的“走”字含义相同。

D.“不及而还”与“徐君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及”字含义不同。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因军粮问题,诸葛亮分派部队屯田。耕种的士兵与百姓混杂居住,但士兵没有营私欺侮百姓的现象,百姓安居。

B.司马懿不肯出战,诸葛亮送去女装羞辱并激怒了司马懿,司马懿于是坚定了出战的决心,上表请战。

C.诸葛亮病重,李福第二次探望是因为要向诸葛亮咨询其去世之后主持朝廷大局的合适人选。

D.诸葛亮死后,汉军退走。司马懿巡视诸葛亮留下的军营壁垒,感叹其才华,但仍不死心,追赶一段后无功而返。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译文:

(2)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敛军退,不敢逼。

译文:



【参考答案】

5.C

解析 “得志”指如愿以偿,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B两项;“房略无所获”,句意完整,“无所获”是“虏路”的结果,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项。故选C。

6.C

解析 A项送给/丢失。B项起来/产生。C项使……跑/通达。D项追赶上/比得上。

7.B

解析“司马懿于是坚定了出战的决心,上表请战”错。由原文“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可知,司马懿本来就没想出战,他坚决请战的原因,是在他的士众面前显示威武罢了。

8.(1)将领在军队中指挥作战,君主的命令可以不接受,如果能够制服我们,哪里用得着千里迢迢去请战呢!

(2)姜维命令杨仪掉转军旗,擂响战鼓,仿佛将要向司马懿进攻似的。司马懿收聚部队后退,不敢逼近。

解析(1)得分点:“受”,接受:“苟”,如果:“岂……邪”,哪里用得着……呢。(2)得分点:“反”,掉转;“若”,仿佛;“敛”,收聚。


[参考译文]

诸葛亮因为以前几次出兵都由于运粮而中断,使自己的志愿不能伸展,于是分派部队屯田以作为长久驻守的基础。耕种的士兵与老百姓混杂居住在渭水岸边,而老百姓安居,士兵没有掠夺百姓。六月,魏明帝派征蜀护军秦朗督率步兵、骑兵两万人协助司马懿抵御诸葛亮,命令司马懿:“只要坚守壁垒,抵住其攻势,用以挫败汉军的势头。他们进既不能如愿以偿,退又无人与他们战,长久停留粮食就会吃完,抢劫没什么收获,就必定逃跑。等他们逃跑时再追击,那是获得金胜的办法。”秋八月,司马懿与诸葛亮相持已一百多天,诸葛亮多次挑战,司马懿不肯出战,诸葛亮于是赠送司马懿妇女的服装。司马懿愤怒,上表请战,明帝派卫尉辛毗作为军师拿着符节来制止他。护军姜维对诸葛亮说:“辛毗(字佐治)拿着符节到来,敌军不会再出战了。”诸葛亮说:“他本来就没想出战,他坚决请战的原因,是在他的士众面前来显示威武罢了。将领在军队中指挥作战,君主的命令可以不接受,如果能够制服我们,哪里用得着千里迢迢去请战呢!”诸葛亮派使者到司马懿的军营去,司马懿询问诸葛亮的休息、饮食情况以及处理政事的繁简程度,不询问军事情况。使者回答说:“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处罚二十以上的都亲自过目。所吃的东西还不到几升。”司马懿告诉别人:“诸葛孔明吃得少,要处理的事情多这能持久吗?”诸葛亮病情严重,汉主派尚书仆射李福去探望,趁此询问他对国家大计的意见。李福到达后,与诸葛亮谈话完毕,告别离去,过了几天又回来了。诸葛亮说:“我知道您回来的意思,最近的那天虽然谈了一整天的话,还有事没有说到,所以您再来以求解决。您所要问的那件事,公琰适合承担。”李福道歉说:“先前实在是错过向您咨询请教,假如您去世以后,谁能胜任大事?所以就回来了。恳求您再指示我蒋琬(字公琰)之后,谁能胜任?”诸葛亮说:“文伟可以继承他。”再询问以后的人选,诸葛亮就不再回答。当月,诸葛亮在军营里去世。长史杨仪整顿部队出发,老百姓急忙赶去告诉司马懿,司马懿追赶汉军。姜维命令杨仪掉转军旗,擂响战鼓,仿佛将要向司马懿进攻似的。司马懿收聚部队后退,不敢逼近。于是杨仪结成阵势离去,进入斜谷后才公布(诸葛亮)的死讯。老百姓因此流传谚语说:“死了的诸葛亮把活着的司马懿(字仲达)吓跑了。”司马懿听说后,笑着说:“这是我只能预料活人,不能预料死人的缘故啊。”司马懿巡视诸葛亮的军营壁垒,叹息道:“真是天下的奇才啊!”追到赤岸,追不上了才返回。各部队回到成都,大赦,给予诸葛亮忠武侯的谥号。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