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华(在苏浙皖过年的上海人)

2023-04-25 富美财经 浏览量:

这个春节,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五湖四海的人留在上海,同时,也有一些上海人选择不回家乡。


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人走动的“亲眷家”、旅游的“后花园”、事业的“拼搏处”,这次也成了过年的“留守地”。


在他们看来,长三角越来越近,相聚不必急于一时。沪苏浙皖越来越亲,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除夕,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在苏浙皖过年的上海人

黄瑜 @江苏南京

“争分夺秒抢工期,减少流动防疫情,值!”

一对送妻子的钻石耳钉、一个送女儿的小猪佩奇玩偶、两盒送父母的保健品……春节前,黄瑜跑了南京多家商场,一件件精挑细选的新春礼物,寄往300公里外的上海。

在苏浙皖过年的上海人

▲送妻子的钻石耳钉

► 送女儿的小猪佩奇玩偶

在苏浙皖过年的上海人

“现场亲手挑的,体现我的诚意。过年人不回去,心意一定要回去。”34岁的黄瑜不仅是土生土长的“上海暖男”,还是上海宝冶集团南京分公司最年轻的机电总工程师。作为南京美术馆新馆项目的经理助理、机电经理,今年春节他将和30多名工程建设者一起,留在项目工地过年。“既争分夺秒抢抓工期,又减少流动防控疫情,值!”


决定就地过年,并非毫无犹豫。2010年大学毕业后黄瑜来到南京,常年守着项目赶工期、抓进度,与家人团聚的日子本就屈指可数。是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拂去了他的后顾之忧。当跟94岁的祖母通话,本以为要做老人“思想工作”,没想到反被一顿劝说,“奶奶也看新闻,知道新冠疫情,一直叮嘱我戴好口罩,不要折腾、不要乱跑。”


南京美术馆新馆作为重点工程,计划今年7月1日开馆,时间紧、任务重,竣工也进入倒计时,目前正值机电安装的重要时期。黄瑜所在的项目管理团队,成员多数来自长三角,除了上海和南京本地,还有安徽合肥、蚌埠和江苏徐州,最终全部选择留在南京、留在工地。“要在春节期间完成更多机电安装工作,节后将更多工作空间交给内部装饰单位,确保七一开馆。”


在苏浙皖过年的上海人

南京美术馆新馆效果图

► 在建中的南京美术馆新馆

在苏浙皖过年的上海人

之前,项目部已为留守人员添补防疫物资、准备过年红包、置办年货礼包。除夕夜,黄瑜和同事将小范围吃顿团圆饭,备上桂花鸭、桥林茶干等南京特色菜。“我的拿手菜是可乐鸡翅,春节里给宿舍哥几个露一手。怕我惦记着家乡味,家里还说给我寄点崇明糕,大伙儿一起尝尝。”


保障房、金鹰奥莱城、公安局特警营房……十年里,黄瑜参与多个市级工程,此次南京美术馆新馆以其奇巧的设计被喻为“天空之城”,建设难度可想而知,投身其中倍感自豪。伴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越来越多上海企业在南京承接项目,也带给黄瑜越来越多“他乡遇老乡”的亲切和默契。


一座是时尚摩登的都市,一座是历史厚重的名城,黄瑜眼中的“双城记”别有意趣。回上海时,陪家人逛得最多的是南京路,跟女儿说“这是爸爸工作的城市名字”;在南京时,项目不远处有条浦东路,所在地江北新区定位“下一个浦东”。“等疫情过了,美术馆建好了,带着家人来看看。”


在苏浙皖过年的上海人

施翀 @浙江台州

“长三角越来越近,相聚不必急于一时。”

“这是我第一次不在上海过年,之前即使是在国外留学,春节也会回家。”上海小伙施翀的另一重身份,是浙江台州女婿。2010年从澳大利亚学成归国,和同是留学生的妻子回到台州发展,每年春节是与上海家人最重要的团圆。


2021年伊始,台州即启动“我在台州过大年”活动,鼓励“非必要不返乡”,加上孩子一个小学三年级、一个幼儿园大班,施翀决定就地过年。“原本父母打算来台州过年,但考虑到减少流动、降低风险,还是‘云团圆’吧。”这两天,暖意融融的家乡年货已经寄达——母亲给两个孙子各织了一件“爱心牌”毛衣。

在苏浙皖过年的上海人

来自家乡的“爱心牌”毛衣

施翀所在的海啊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汽车内饰品的生产及销售,出口业务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椅套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达30%。去年上半年,订单受到疫情影响,但复工复产后迅速恢复并增长,如今突破企业成立以来的最高纪录。“海外形势日趋严峻,我们对疫情的良好控制,让越来越多的海外订单都流向国内。”


“这与每个人的自律、坚守和付出,密不可分。”施翀记忆犹新:去年1月20日,他和妻儿回上海过年,听到新闻证实新冠肺炎“人传人”,当天出门就看到市民上街都已戴起口罩,足见重视程度和反应速度。春节期间,看到媒体报道武汉多家医院物资紧缺、口罩告急,施翀第一时间联系在海外的同学朋友购买口罩,分批寄到上海后统一发往武汉。节后回到台州,作为行政负责人,他通过多渠道购置防疫物资,最终企业向三门县政府捐赠了20万只口罩。


“我们给留守的非台州籍员工发福利、送温暖,我自己也领到了380元现金红包!”施翀坦言,台州和上海的距离正越来越近,相聚不必急于一时。目前,两地单程三个小时,伴随今年底杭绍台铁路开通运营,有望缩短至两个小时。

在苏浙皖过年的上海人

建设中的杭绍台铁路

这两年,在台州的“上海元素”也多了起来。去年底,金融专业的施翀参加了场长三角一体化经济论坛,上海的投行代表和投资公司来到三门县,对接本地的创新技术和项目;周末游时,在皤滩古村、神仙居、国清寺、三门蛇蟠岛等旅游景区,不时听到上海乡音。施翀还在台州开了一家上海大众的4S店。“上海大众口碑好、销量高,最重要是我从小坐桑塔纳,有感情,很亲切。致敬抗疫白衣战士,去年我们还为援鄂的医护人员车主提供终身免费保养。”


在苏浙皖过年的上海人

林永华 @安徽芜湖

“等疫情过了,兄弟姐妹来芜湖多住住。”

“同样是一栋楼的物业,但我们在政务文化中心,就好比在城市的心脏,牵一发而动全身,疫情防控一点儿也不能松懈。”上实服务集团芜湖城市公司总经理林永华在走访留守员工时,一遍遍提醒与叮嘱。


早在1月中旬,接到集团公司发出的就地过年倡议,64岁的林永华第一时间决定留下,随即动员公司外来员工减少返乡、留在当地。业主单位多是政府机关,林永华坦言防疫的压力更大、任务更重。“客服、工程、保洁、保安每天楼上楼下,跑进跑出,千万不能因为我们,给业主带来风险,给别人添了麻烦。”

在苏浙皖过年的上海人

林永华检查楼内安全

识大体、讲规矩、重分寸,这些对上海人的评价,在“老克勒”林永华身上格外体现。过去一年,疫情原因他只回过两次上海,一次在春节后、一次在中秋。即使身在芜湖,也减少外出,多是住宿地、办公楼两点一线。今年在他的动员下,芜湖分公司的外来员工全部就地过年。


这是林永华派驻安徽的第十一个年头。2005年,芜湖市实施东向发展战略,2010年将市政府迁至城东,上实物业中标芜湖市政务文化中心项目,也是公司在当地承接的第一个物管项目,可用“开疆拓土”来形容:整个城东新区只有这一栋高楼,周围都是农田和农宅,虽然距离老城区只有五六公里,但配套不足、交通不畅、生活不便。

在苏浙皖过年的上海人

2010年,芜湖把市政府迁至城东

还有理念的碰撞与磨合。当时,本地物业管理相对传统,只是扫扫地、抹抹灰、换换灯泡,林永华和团队将上海的服务理念引入芜湖。例如,一个超千平方米的机关食堂,可容纳3000人用餐,原计划配备五六十个垃圾篓,林永华建议“撤桶”,只在餐盘回收处摆放一个。“大家习惯了随手一丢,没有垃圾桶能行吗?”“我们相信,好的环境会约束人的行为,影响人的习惯。”


高新区管委会、芜湖市博物馆、芜湖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如今,上实服务集团在芜湖承接了14个项目,逐渐打响品牌、形成口碑。十年间,林永华见证了城东新区从一片荒芜到高楼林立、四通八达,也见证了本地物业市场从“原生态”走向规范。


更令他欣喜的是,长三角一体化的步伐越来越快,芜湖与上海的距离也越来越近,刚来时长途汽车要坐5个小时,如今高铁只用2个半小时。此外,芜湖在安徽全省率先与上海实现医保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并纳入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首批试点城市。“兄弟姐妹都在上海,之前来过芜湖很多次了,看到芜湖这里节奏慢、环境好,还说以后一起多住住哩。”


作者 | 范 洁

编辑 | 黄佳琪

题图 | 东方IC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