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举东(军旅or学业,他花了9年时间去追逐)

2023-04-26 富美财经 浏览量: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军旅or学业,他花了9年时间去追逐

陆军战士、海军军官、清华硕士研究生,门良杰的军旅路上有常人难得的光彩,也有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重返军营

——清华学子门良杰的军旅跋涉之路

■解放军报记者 王凌硕 通讯员 曹 斌

初春,乍暖还寒,黑夜里北风呼啸。隔窗听风,门良杰又想起了那次随战舰迎着寒流,驰骋大洋。身处宁静的清华园,他的思绪不止一次飞回火热的迷彩军营。

这些,也都写满了他的微信朋友圈——

微信头像是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里那只全副武装、阔步向前的兔子。朋友圈封面也是一幅漫画:洪水漫漫,一名战士在冲锋舟上怀抱着刚救出的婴孩,正摘下迷彩帽,为孩子遮挡烈日和水花。朋友圈里还有一张图片,拍摄的是一个托举着一辆坦克的巨大基座,基座上写有5个大字:朱日和基地……

不看这些,你可能很难将门良杰与清华园里的其他学子区分开来。眼前这个戴着无框眼镜的在读硕士研究生,其实已经和军旅结缘9年。这9年来,他一次又一次地穿行于军营和校园之间。

2009年,读大二的门良杰参军入伍,成了一名大学生士兵。2011年,他退役返校便申请转为国防生,毕业后分配到海军某舰艇部队,重返军营。2016年,他再次离开部队,回校攻读硕士研究生。今年夏天,他将完成学业,再次重返部队。

不同于大多数大学生士兵短暂的“两年军旅”,门良杰用9年的时间追逐军旅和学业“双重梦想”。这是一条怎样的跋涉之路,未来将通向何方?它对当前大学生参军入伍有什么样的启示和意义?

这一切,都在回望中变得清晰。

要军装还是学士服?这是个艰难选择

2009年10月16日,门良杰一直铭记着这个日子。那天下课后,在清华大学数学系读大二的他,像往常一样走过两旁杨树挺拔的学堂路。突然,一行大字闯入眼帘:好儿女,去当兵。他的心猛地触动了一下。

他想起了前不久参加的国庆60周年游行。游行队伍的培训并不比军训轻松,但门良杰很喜欢那种“步调一致,大家共同完成一件事”的感觉。国庆节当天,和受阅部队一起走过天安门广场,更是让他与向往已久的部队产生了强烈共振。

从东北小城延吉通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考入清华大学,门良杰身上承载着家人的众多期盼。如今,中断学业去参军,他们怎么能轻易同意?这背后,既有耐心的说服,也有倔强的坚持。最终,他第一时间到学校武装部报了名。

艰苦的新训结束后,门良杰被分到了原第65集团军“大功三连”。这是一个“响当当”的连队,这里的每一个战士都必须是“顶呱呱”的兵。

与所有的新战士一样,门良杰距这个标准显然有不小的差距。3公里越野,靠战友用背包绳拉着他才能跟上队伍;手榴弹投掷,他离及格线差了一大截……

“当不了合格的战士,那参军还有什么意义?”学习不怕吃苦的门良杰决心在训练场上也拼一拼。他主动增加训练量,苦练3个月后,8个训练课目达到优秀。

后来,随连队到内蒙古参加演习,一次夜间射击训练中,他打出10发全中的好成绩,成为全连唯一获得嘉奖的列兵。当兵第二年年底,单位评功评奖,全连投票推荐立三等功的人选,这个已被塞外风沙打磨得黝黑坚韧的“书生”,获得了众人的认可。

两年军旅如白驹过隙。很快,将满服役期的门良杰站在了又一个抉择关口:返校还是留队,要军装还是要学士服?和许多来自名校的在读大学生士兵一样,答案似乎在他入伍前就已明晰——服役两年回校继续完成学业,显然是最好的选择。有部队领导告诉门良杰,如果留队,以他的条件提干应该不难,他依然不为所动。

但他没想到,真要和部队说再见,竟是那么难。“离退伍还有100天的时候,都在倒计时、盼着走,剩下10天的时候却再也舍不得算时间了!”离队那天的上午,单位在礼堂组织老兵退伍仪式,当帽徽领花被摘下时,门良杰忍不住热泪长流,“感觉就像生命中一种很重要的东西被带走了”。

那一刻,他心中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待我完成学业,还能否重返军营?

军旅or学业,他花了9年时间去追逐

重返部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门良杰想要重返部队的途径是转国防生。

还在“大功三连”服役时,清华大学的一个国防生班级到连队参观交流,他就从带队的辅导员那里了解到,大学生士兵退役后有可能转为国防生继续服役。

回到校园,终点似乎又成了起点,门良杰决心为再次迈入军营开始新的跋涉。

一切并不容易。回校当年,门良杰所在的专业并没有培养国防生的计划。不过,新闻与传播学院还有国防生名额,要不要转系过去?门良杰的选择是去。

这一选择,意味着他在现专业读完大二之后,还得到新专业再读一个大二。因为参军中断学业两年的他,本就已经年龄偏大,在同龄人都将完成本科学业时,他将在自己的第二个大学二年级开始从理科到文科的艰难转型。

即便如此,门良杰仍感觉“挺顺利的”。那时,刚刚脱下军装的他,“特别努力地想要转成国防生,感觉转成了的话,自己就不算离开部队”。

甚至还没有成为国防生,门良杰就开始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员了。在当时驻清华大学国防生选培办的支持下,门良杰被介绍到国防生大队担任骨干,并参与全校国防生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他与国防生这个群体越走越近。

2012年7月,门良杰转系和转国防生的申请得到了批准。当年,转专业后的第一个学期,他一门专业课考出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一切似乎都如愿以偿。但门良杰又有了新的愿望:到海军去,上舰艇!

返校后,他参加了很多学校和海军的共建活动,对海军的了解越来越多,对国家海洋安全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2012年9月,航母辽宁舰入列的消息,更是让他对辽阔的海洋满怀憧憬。

又一轮的积极准备开始了。门良杰开始学习《海军军人手册》,订阅《舰船知识》等书籍;争取各种机会参加海军活动,参观益阳舰、随郑和舰出海……2014年的海军节,在清华大学举办的海洋观教育日上,他又作为国防生代表发言,向在场的海军领导表达了自己立志加入海军的愿望。

从此,人们记住了清华有个“铁了心想要当海军”的小伙子。

2015年毕业分配,作为清华大学优秀国防生、优秀国防生干部毕业的门良杰,顺利穿上了如浪花般洁白的海军服。这个曾经摸爬滚打在塞北大漠上的陆军退伍老兵,终于重返军营,走向了更加宽广却陌生的大洋。

“门良杰模式”能够被复制吗?

门良杰并不是第一个通过转国防生而重返军营的清华大学生士兵。清华大学武装部部长熊剑平介绍说,自2005年以来,该校应征入伍的大学生中,先后已有7人申请转为国防生。

2010年暑假,退役大学生士兵李高杰到西北边防哨所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课题调研。亲身体验了边防官兵的艰苦生活,体会到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后,临近毕业的李高杰毅然放弃保研、出国等机会,申请转为国防生重返部队,如今仍在新疆军区某机步团工作。

也是在2010年,作为首位从清华走出的海军大学生女兵,贾娜在退伍返校后也主动申请转为国防生。后来,她回校读研,并担任国防生班辅导员;再后来,门良杰走进了她所带的国防生班,她则在硕士毕业后重返部队。

参军、退役、转国防生,不同年级的7名大学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这个数字,相对于自2005年以来参军入伍的130多名清华大学生,并不算多。但他们的军旅轨迹,已然勾勒出一条大学生士兵如何兼顾学业和军旅梦想的现实路径。而且,两年的义务兵经历,让他们在重返军营后开展工作感到“更有优势”。

那么,“门良杰们”的这种模式,有被复制的可能吗?

从2017年起,军队不再从普通高中毕业生中定向招收、不再从在校大学生中考核选拔国防生,这意味着退役大学生士兵要像门良杰那样通过转国防生重返军营,政策的大门已经关闭了。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重返军营的希望就破灭了。门良杰告诉记者,去年他有一位曾在本科期间服役两年的同学,在硕士毕业后选择了特招入伍,“执着于梦想的人,总能找到实现的途径”。

在贾娜看来,退役大学生做出重返军营的选择,除了有军旅情怀和梦想外,更有建立在对部队有足够认识基础上的理性和坚定。这种理性,也正是他们在重返部队之后,面对新的问题和困难时,依然坚守的力量源泉。

毕业分配到部队后,有人替贾娜感到很亏:已服役两年却不算军龄、相比同级别干部年龄偏大……但她觉得,这是自己的选择,做喜欢的事、实现梦想本身就是很幸福的事。

门良杰也对即将面临的未来做好了准备:“干好自己的工作,没有那种当什么‘最年轻的指挥员’的设计。”不过,他也认为,如果有更完善的政策通道,使退役大学生能够在完成学业的过程中继续把军队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会更好。

“这不仅是帮助大学生士兵破解军旅和学业的两难选择,也有助于吸引真正了解部队的高学历人才扎根军营。”门良杰说。

让“两年军旅” 变成一生财富

■卓 岩

当“干满两年就走”成为多数大学生士兵的选择,“两年军旅”也成了与“大学生士兵”这个名词密切相关的新注解。

两年,时间很短——

今年9月就满服役期了,一年多来,多次参加侦察专业比武的经历令上等兵王以建踌躇满志。可是,一想到十载寒窗孜孜以求的大学文凭,他还是下定决心忍痛割爱。听到上等兵卜迎晨说自己干满两年就要走,某炮兵营指导员张望旭既惋惜又无奈:多好的苗子啊,再干两年肯定能成为专业骨干……

两年,烙印很深——

清华学子门良杰在退伍完成学业后再次入伍,两年义务兵的经历,让他在做出这一选择时,既理性又坚定。大学生女兵刘立焕退伍重返校园后,担任了国防类社团的负责人,并加入当地女子民兵应急分队,影响带动了一大批大学生入伍参军。“我国第一代女子导弹操作号手”王晓丽退役完成学业后,选择了当一名军嫂,继续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关于大学生士兵,“两年军旅”的现象已不容回避,面对又一个即将到来的征兵季,我们当取“长”补“短”,既要吸引更多的青年大学生投身军营,又要努力让他们短暂的“两年军旅”彰显出更大价值。

要彰显这种价值,离不开政策制度创新。要吸引大学生士兵安心在部队发展,既要破解在读大学生士兵完成学业的难题,还要进一步释放留队服役的“红利”。

要彰显这种价值,需加强对大学生士兵的科学培养和使用,让他们在军营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畅享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氛围,使有意留下的都能找到充分的理由,使决心返校的都能给身边的同学带去一份从军鼓励。

要彰显这种价值,需发挥好退役大学生士兵的作用。退役大学生士兵,人人都是征兵形象代言人、国防教育宣讲员。充分发挥其作用,用好征兵宣传、学生军训这些“官方”平台自不待言,加强对退役大学生社团等群众性组织的引导和管理,也是当下所需。

1992年,已大学毕业并参加工作的公举东参军入伍,经艰苦磨练,成为轰动一时的“优秀大学生士兵”典型。20多年后,参军入伍已成为数万大学生的自发选择。这一历程,折射出人民军队对高素质人才越来越紧迫的需求,也见证着军营和社会对“大学生士兵”这一群体的包容、理解和鼓励。

今天,要建设世界一流军队,高素质士兵仍是题中应有之义。激励大学生士兵更好地扎根军营、建设国防,既要立足现实,彰显其“两年军旅”的最大价值,也要着眼未来,从根本上破解其“两年军旅”的尴尬,让“大学生士兵”这个名词不再是“大学生”和“士兵”的短暂交集,而是成为人民军队更普遍的士兵属性。

“铁打的营盘”与“流水的大学生士兵”

——对第75集团军某旅大学生士兵服役情况的调查

■彭 田

又一个征兵季即将到来。如今,“大学生士兵”已经不是新鲜的名词。近年来,各地应征入伍的青年中,大学生的比例不断攀升。与此同时,大学生士兵留队率低、当两年义务兵就走的现象也一再呈现。

当“铁打的营盘”邂逅“流水的大学生士兵”,这一段段的“两年军旅”对大学生士兵来说意味着什么?什么在影响着他们的走留选择?如何才能用好、留住大学生士兵……带着这些问题,近日我们走进第75集团军某旅,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对大学生士兵的服役情况进行了调查。

“大学生士兵确实越来越多,但大学毕业的其实很少,在读的占多数。”去年带过新兵的某营副营长张宏林对一组数据印象深刻——全旅新兵中大学生士兵占61%,其中已毕业的仅8.4%。

在读大学生士兵多的直接影响就是留队率低。相对于义务兵中大学生的高比例,该旅某营大学生士官仅占4.7%。一名连主官感叹,“打赢未来战争,首先要打赢‘士官的战争’,看着一个个优秀的大学生士兵‘干满两年就走’,真是既不舍又无奈。”

“干满两年就走”,为何成了很多大学生士兵的选择?其背后,现实利益是最直接的考量。去年,该旅炮兵营仅有10%的大学生义务兵表示有留队意愿。从上海一所重点大学入伍的义务兵小雷直言,两年退役后返校就读,不仅能完成学业,享受学费减免,在保研和落户上也有优待,留队选取士官则不是优先选择。

“愿望落空也是大家退役的重要因素。”一营上等兵小杨入伍前是一名大二学生,他表示,自己入伍的初衷就是考军校。在一营,57%的大学生士兵都有与小杨类似的想法。“肯定不能都如愿吧!”小杨说,如果没能考上军校或提干,自然还是回去读书好。

当提干的机会摆在原工兵连上等兵付儒斌的面前时,他反复斟酌后,还是选择了放弃。这个本科毕业后参军入伍的大学生士兵表现优秀,但他认为,即使成为军官也面临年龄偏大、职务偏低等问题,还是退伍回地方发展更长远。

当然,也有大学生士兵选择留队的。指挥控制连的女兵高丽红在义务兵服役结束后,选择了留队套改为中士。炮兵营上士段正军也是一名大学生士兵,留队选取士官后他表现出色,很快当上了班长。工兵连的上等兵刘松林明确表示,虽然自己的目标是提干,但即使提干没成功,也准备留队选取士官。

不过,问卷调查也发现,这些留队选取士官的大学生士兵大多有一些共同点:大学已毕业,有一定的军旅情结,在读的院校相对一般……他们中有人谈到,留队服役也是一种就业选择,退役主要为发展,留队也不只为情怀。

对此,该旅政治工作部主任魏爱春认为,大学生士兵对自己的选择有能力独立思考和判断,走或留都在情理之中,从部队的角度看,关键是如何在其服役期间让有用之才能用好、让想留的人留得住。

采访座谈中,不少大学生士兵都谈到,完成学业取得大学文凭是服役两年后选择退伍的最重要因素。

面对两难选择,也有大学生期望在政策层面能有进一步的创新。已退役的女兵杨善雅谈到,“大学生参军可以保留学籍,大学生士兵能否也保留军籍去完成学业?”下士张鹏龙提出,能否将大学生士兵完成学业纳入军事职业教育范畴,以在线教育、在职教育等方式为留队大学生士兵取得学位提供便利……

服役期间的岗位和所学专业不对口,也是一些大学生士兵选择离开军营的重要原因。对此,该旅领导认为,面对多数大学生士兵服役两年就走这一现实,在短暂的服役期里尽可能人尽其才,为其搭好建功军营的平台,是更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在这个旅,学习体育教育专业的上等兵张剑平当上了营体能教员,学习计算机专业的战士于海跃独立承担起了维护旅政工网的任务,一个个量身定制的舞台,让不少大学生士兵在军营找到了成就感。

不过,地方院校所学和部队需求能够专业对口的毕竟是少数。炮兵营中士安登桅认为,既然能学好大学里的专业知识,也就能学好部队专业,大学生士兵关键还是要着眼部队需求贡献自己的才智。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军旅or学业,他花了9年时间去追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