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创作一首诗(1955年,毛主席游览西湖群山后即兴创作,罕见地写下一首纯风景诗)

2023-04-26 富美财经 浏览量:

毛主席擅写诗词,风格豪迈、气象万千。在他生平创作的诗词里,有相当大一部分作品,都含有对祖国壮丽山河,以及人间风物的描绘、讴歌。

比如《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就是如此。这些作品借景抒情,含义深刻而隽永,让人过目难忘。

不过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毛主席也写过几首单纯的风景诗,《七绝·五云山》就是其中之一。

1955年,毛主席游览西湖群山后即兴创作,罕见地写下一首纯风景诗

这首诗写于1955年10月,毛主席在杭州办公时期。某一日毛主席忙里偷闲,登上了西湖群山之中的五云山。见山峰上云气正盛,一时兴致勃发,挥毫写下一七绝自娱。

《七绝·五云山》赏析

《七绝·五云山》

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

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

白话翻译:

五云山上飞着五彩色的祥云,远看山峦逶迤,连接着杭州西湖一带的群峰;近看山尾,刚好擦过了钱塘江的大堤。

倘若问我,杭州最美之处在哪里?我的回答是:请从此山之中,听取野莺的鸣啼。

五云山位于钱塘江与西湖之间,是西湖群山之中的第三高峰,海拔约300米。因为处于丰水地带,所以日夕雨水充沛。雨后初晴时,山上多见五彩祥云。

1955年,毛主席游览西湖群山后即兴创作,罕见地写下一首纯风景诗

古人认为这是一种吉兆,所以就把这座山起名为——“五云山”。不过事实上,“五云”指的是青、白、赤、黑、黄五种颜色的云

云的颜色,与气温和光线强弱有关。在古代神话中,蓬莱、瀛州、方丈三座仙山,都是处于海上的。因为四面环水,所以山上多云。

又因为四时变化,季节、温度、日照都不相同,云雾呈现出来的色彩不同,所以古人把它们统统叫做“五云”。

白居易写《长恨歌》中有一句:“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这里提到“五云”起的地方,就是神仙居所了。

诗中“五云山上五云飞”的句式,类似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凤凰台上凤凰游”。不过李白写这一句,是为了替下句“凤去台空江自流”作铺垫,借以表达一种物是人非的感受。

1955年,毛主席游览西湖群山后即兴创作,罕见地写下一首纯风景诗

毛主席则不同,他写“五云山上五云飞”事实是想告诉读者,这座山上果然有五色祥云,它是名副其实的。

诗中第二句是对“五云山”外在的客观描写,这座山峰与西湖群峰相连,近处堪堪与钱塘湖接近。仿佛是一幅水墨山水画,青山隐隐水迢迢,美不胜收。

登临山峰,见到祥云满天,宛如置身瑶台十二重。再回头向下,俯瞰人寰。就看到烟波浩渺的钱塘江水之中,正倒映着西湖群山。

所以如果有人此时来问询,杭州哪里的风景最美?答案就不言自明了。诗的第三句是一个设问句,但是事实上,毛主席并没有正面回答哪里才是杭州最美丽的地方。

只是在第四句诗里面,用山中的“野莺啼”,对答案作出了隐晦的说明。有人认为,这首诗最后一句的意思是:杭州风景最美妙的地方,是在五云山中听野莺啼叫。

1955年,毛主席游览西湖群山后即兴创作,罕见地写下一首纯风景诗

个人认为,这种解读不正确。杭州西湖之上绿柳成荫,何处不能听到野莺啼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写《钱塘湖春行》时,正行走在西湖的堤岸之上。

诗文中提到,“几处早莺争暖树”,诗里的早莺就是“野莺”。山中的莺啼声有回响,固然比在堤上听到的更加动人。但是西湖群山之中,哪处不能听到莺啼呢?

所以个人以为,毛主席在诗中提到“野莺啼”,其实并不是想告诉读者,五云山的莺啼是杭州最美的。

毛主席其实是在向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致敬,借以表达“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闲适感受。

《七绝·五云山》一诗真正歌颂的对象,是这座山整体的风景。这里不必作者主动作说明,野莺已经用它欢快的啼叫声,告诉了山中的游人。

1955年,毛主席游览西湖群山后即兴创作,罕见地写下一首纯风景诗

自1953年,抗美援朝告一段落后,党中央致力于推动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工作。1955年,正是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年。

当时国家建设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诸事顺遂。所以毛主席利用在杭州工作的业余时间,“踏遍青山”,两年之中创作了三首关于“山”的风景诗。

其中《五律·看山》,写登上北高峰,俯瞰杭州,一切尽收眼底的愉悦之情。但是对山上风物的描写,落脚点是在山“风”上面。

《七绝·莫干山》是写登莫干山时的见闻,对风景的描写,落脚在山路的崎岖曲折上面。《七绝·五云山》和《五律·看山》一样,是写登上五云山顶后,俯瞰钱塘江面的见闻。

五云山上本来有五代时期留下的古寺,还有古井和“杭州第一古树”这些别处没有的东西,但是毛主席并没有选择这些景观作为描写的对象。

1955年,毛主席游览西湖群山后即兴创作,罕见地写下一首纯风景诗

毛主席对此山风景的具体描写,选择落脚在山顶的“五云”上,而不是大家认为的“野莺”。后面的“野莺”,只是“五云”的代言人而已。

这样写的好处是暗示大家,五云山的风景之美,根本不必我来说,连山中的飞禽都知晓。“五云山”的妙处,如果非要靠作者直白地说出来,那也就没有意思了。

结语

中国人自古就爱以登山为母题写诗,但是古人写登高诗,往往会不自觉地把平生志向与山光景色融为一体。而不同的人,对于人生志向,又有着不同的追求与表达方式。

比如,青年杜甫写《望岳》,先是赞美泰山“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临到结束时就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壮年王安石写《登飞来峰》,先是赞美高塔“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最后也要说“不畏浮云遮望眼,只为身在最高层”。

1955年,毛主席游览西湖群山后即兴创作,罕见地写下一首纯风景诗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所以毛主席直到六十年代中期写《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时,仍然会以“久有凌云志”的开头。

不过在1953年前后,毛主席曾有过“退居二线”的想法,这种念头一直持续到1957年以后。所以当时他写出来的诗,比如这首《七绝·五云山》,就有一些田园隐逸者的风格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