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单(新年开新局 奋楫再出发)

2023-04-27 富美财经 浏览量:

新年开新局  奋楫再出发

图为珠海鹤洲新区(筹)。

新年开新局  奋楫再出发

10年时间,珠海地区生产总值从1500亿元,跃升至4000亿元。图为珠海高栏国际货柜码头。

新年开新局  奋楫再出发

港珠澳大桥。

新年开新局  奋楫再出发

珠海坚持“制造业当家 产业第一”。图为中航通飞AG600大飞机生产线。

新年开新局  奋楫再出发

珠海主城区。

新年开新局  奋楫再出发

珠海高度重视民生福祉。图为珠海一中课堂。

■编者按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2月8日,2023年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发布,为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定下目标。奋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珠海将如何高水平推进现代化建设,如何沿着高质量发展航道破浪向前,关乎未来发展。南方日报即日起推出《开局——珠海高质量发展十评》,解读开局新气象,汇聚珠海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敬请垂注!

策划:沈文金 吴志远 统筹:沈梦怡 梁涵

评论员:沈梦怡 林郁鸿 蒋欣陈 黄鹤林 董谦君 吴冠霖 吴枫 张紫微

摄影:关铭荣

一次飞跃

4000亿元大关后的“新天地”

新的春天已经到来!放眼岭南大地,处处一片生机勃勃景象。

2月7日,珠海两会开幕。总结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昨天,珠海交出了可圈可点的成绩单:2023年,珠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45.5亿元,增长2.3%。增速排名居全省第四,总量则成功守住了全省第六的位置。

这是珠海经济的一次新飞跃。10年时间,从1500亿元,跃升至4000亿元;从全省第10,到全省第六——珠海的步子越走越快,勃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GDP的“稳”,得益于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经济的“进”。

去年,珠海三项重要经济指标增速均排名全省第一。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80.8亿元,增长6.9%;工业投资593.8亿元,增长56.4%;制造业投资522亿元,增长81.6%;……“超出预期”成为媒体报道的高频词。

珠海何以能?答案在市机关大院内挂着的“珠海‘产业第一’四项工作进度图”中,在马不停蹄奔赴全国各地的200余名招商队员中,在拔地而起的5.0产业新空间中,在24小时不停工的生产车间里。

坚持“制造业当家 产业第一”,过去一年,珠海聚焦“4+3”产业体系,持续打好产业立柱、招商引资、园区提升、土地整备、强核赋能、政府流程再造“六大攻坚行动”,积蓄起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这样的动能必将驱使珠海在新征程中继续走在前列。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当前,全国全省都呈现出在高质量发展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珠海未来如何闯?竞标争先的路径已经很清晰——唯有坚持制造业当家、产业第一,加快建设产业大市、产业强市才能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天地,这是珠海奋进新征程、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光明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勠力奋斗。

春天的脚步,总是格外明快。

两会上,珠海提出,今年的发展目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力争全年工业投资迈上千亿元台阶,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制造业产业集群。

拿出“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一系列部署举措将密集落地,一个个重大项目正接踵推进,为珠海在新赛道上抢占先机,埋下更多高质量发展的种子。

就在珠海两会开幕的同一天,中国领先的新型智能硬件及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奋达科技,正式进驻了珠海金湾格创·云谷北区。该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将逐步推进打造新型智能硬件产业基地,专注消费电子智能制造,预计三年内可实现达产产值约50亿元,增加近万个就业机会。

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珠海满怀信心、充满豪情。

一座大桥

奔向湾区经贸合作大平台

珠海,是一座有特殊使命的城市。自诞生以来,就注定要心怀“国之大者”,支持香港、澳门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珠海与澳门,被誉为珠江西岸的“双子星”,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澳珠极点。随着珠澳两地交流的不断深入,双城融合发展也迈向新的阶段。

在今年的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了一组数据:2023年全年珠澳口岸出入境9706.3万人次,这一数据占全国出入境人数的83.9%,日均26.6万人次。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便捷的互联互通、频繁的人员往来,两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从血脉相连到同频共振,早已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强化特区使命担当,为粤港澳大湾区澳珠极点发展拓展新空间。”这一使命任务,也正式成为珠海实践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而其中,全力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无疑是重中之重。

围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全力支持合作区建设。珠海都做了什么,又当有何新作为?翻阅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不难发现,“全力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被置于靠前板块,占据着最显眼的位置。

事实上,近年来,珠海已与合作区完善常态化沟通对接机制,形成支持服务事项清单。双方共建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推动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加快建设。连通合作区的黑白面将军山隧道全线贯通,十字门隧道主体贯通。全市新增港澳资企业1775家,港澳居民在珠海就医18.5万人次。开通珠澳跨境仲裁合作平台在线办案系统。港澳人才跨境执业“小切口”立法入选中国年度改革案例。

而今年,不得不提的一项突破,是“澳车北上”政策的落地实施。澳门单牌车可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入粤,仅仅一月有余的时间里,便已验放澳门单牌车超1.1万辆次。珠海,进一步成为连接澳车、澳人与内地的纽带。

如果说,珠澳之间是地缘相亲,有着地理区位的天然亲近,那么港珠澳大桥的通车,则把这种亲近延伸到了珠港两地。不久后,“港车”也将相继北上。这座大桥,让珠海成为内地唯一同时与港澳陆桥相连的城市,也是珠海连接港澳最关键的纽带。

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是珠海的责任,也是珠海发展的重要机遇。依托这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这个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的大平台,珠海正谋划全面建设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这一新通道,也将构建起珠港澳联动发展的全新格局。

对珠海而言,以港珠澳大桥为关键纽带,充分利用好机场、港口、铁路及西江航道等大枢纽、大通道作用,向更大空间延伸,向更广阔的腹地推进,大力推动大湾区城市合作的时机已愈发成熟。未来,考验珠海的更多将是如何进一步打通供应链、产业链、服务链,畅通人流、物流、资金流、创新流,从而拓展港珠澳大桥与珠海机场、高栏港、广珠铁路、珠海西部地区以及珠江口西岸发展联动空间。

新空间带来新想象,新通道带来新机遇。珠海明确提出,要拓展新空间、把握新机遇,加快建设大湾区澳珠极点,促进珠澳合作迈上新台阶。要在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中做出更多探索。这是时代赋予珠海的新使命,更是面对高质量发展的必考题。

长虹卧波、桥见未来。在一轮轮机遇的春风下,珠海将不辱特区使命,手握如椽大笔,书写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恢弘篇章。

一股力量

“五外联动”

闯出海阔天空

春潮澎湃,激荡万千气象。

近日,由10家企业组成的珠海经贸代表团赴迪拜参展,开启海外“抢单”模式。据悉,2023年,珠海市商务局制定了百场境外展会参展计划,全力支持外贸企业“出海”抢订单、稳市场。

不止珠海,立春之后,寒气渐渐消散,广东各地市已经迫不及待走出国门,进行恢复贸易订单的“破冰之旅”。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明确要求,要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这便是各地优化对外开放布局、打好组合拳的先行一招。

作为珠三角面积最小的地市,珠海在人口、土地资源等要素上并不具备优势。然而,作为经济特区,珠海率先开办全国首家“三来一补”企业——香洲毛纺厂、开办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酒店——石景山酒店、创建全国第一个跨境工业区——珠澳跨境工业区……40多年来,珠海地区生产总值从1979年的2.09亿元到如今已经突破4000亿元。

人们已经形成共识:珠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的背后,关键在于牢牢抓住改革开放这个经济特区的根和魂。只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才能从边陲之地闯出一片海阔天空。

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国际贸易的“蝴蝶效应”十分明显,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漫长昂贵的物流、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球产业链分工等因素,每一环都给经济增加了重重不确定性。

面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等新形势、新问题,怎样让企业放下顾虑,大胆走出去?和国内其他城市“抢”海外订单,珠海有什么优势?如何持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如果说练好“组合拳”是广东省各城市的“家传武功”,发展服务贸易、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就是珠海钻研出的“杀手锏”。

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珠海落实扩大进口、开拓市场、出口信保等多项稳外贸扶持政策,跨境电商进出口223亿元,增长60%。此外,加快建设对外开放平台、获批设立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与香港机场管理局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成功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大会……一系列举措让珠海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进度条不断向前推进。

未来,珠海在这一赛道的决心更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促进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提质扩量增效,力争跨境电商3年内翻两番。持续拓宽利用外资渠道,鼓励外资企业增资扩产。”

天地风霜尽,新程壮阔多。新的一年,奋进勃发的珠海还将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为改革开放留下更多生动的注脚。

一场硬战

吹响项目落地

攻坚“集结号”

新春伊始,珠海马不停蹄按下招商引资“快进键”。

香洲区招商团队奔赴香港;斗门区驻上海招商代表处正式启用;珠海高新区首设全员招商日,重奖全区“招商铁军”300万元……扬帆起航,这是争分夺秒的活力珠海;乘势而上,这是昂扬奋发的行进珠海。

抓招商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在全省上下掀起高质量发展比学赶超、赛龙夺锦的热潮中,珠海何以破局起势?这座城市已有答案:以高水平招商引资赋能高质量发展,助力珠海腾飞转型升级驶入“倍增快车道”。

过去一年,珠海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攻坚行动,饮得招商引资“头啖汤”: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78个,计划投资2689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63个,计划投资1522亿元。

引进来,更要留得住。珠海清醒地意识到:唯有把项目落地作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确保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达产,方能使其真正转化为珠海腾飞的现实生产力。

农历正月初八,开工第二天,珠海就举行了2023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全市新开工项目186个,总投资916亿元。全年计划实施项目510个,总投资770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35亿元。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中,劲风激荡马蹄疾的“项目落地图”在珠海全市铺展开来。这也是珠海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实施“项目落地攻坚年”行动。

坚持项目为王、动工为王、投产为王、达产为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构建大招商工作格局,一手抓新项目引进,一手抓现有项目增资扩产,清单化、专班化推进项目落地投产达产。

这对珠海产业配套的效率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事实上,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这早已成为城市间的共识。在各地激烈的招商竞争中,珠海是如何脱颖而出的?一批低租金、高标准、规模化、配套全、运营优的5.0产业新空间便是珠海的王牌。

按照计划,2023—2023年,珠海将统筹建设2000万平方米5.0产业新空间。日夜奋战,争分夺秒。截至去年底,珠海已建成451万平方米,签约租赁面积647.5万平方米。

其中,多个园区实现“建成即招满”,截至年底签约租赁面积647.5万平方米,协议投资额580.8亿元,成功引进耀灵时代、纬景储能等一批优质项目。

今年,5.0产业新空间仍然是珠海制造业发展的主战场和最大增长点。珠海强调,要进一步加快5.0产业新空间建设进度,紧盯2000万平方米目标“不变样、不停步”,重点加快蓝领宿舍配套、园区配套建设,创造性优化园区运营服务。

在此之余,笔者也建议,珠海还需进一步强化各区域5.0产业新空间的特色,形成差异化发展、各有补充、互相促进的格局。

“梦想有多大,空间就有多大”——这是珠海对广大中小企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承诺。

城企携手加速跑,锚定高质量发展,珠海插上腾飞翅膀。

一张名片

创新驱动

“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坚持高质量发展,就是要走激发内在活力的创新发展之路。

在科技创新方面,珠海向来表现不俗。从上世纪90年代的“科技重奖”开始,科技创新,就已融入珠海的发展血脉,成为这座城市的闪亮名片。

近年来,珠海更加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截至2023年,全市累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184家、高新技术企业2304家、独角兽培育库入库企业107家。

日前,202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拟奖项目公布,珠海共有12个项目获奖,比上年增加2个。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批又一批像格力这样的珠海制造业企业勇于“挑大梁”、敢啃“硬骨头”。企业不断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在国际市场上“变现”为愈发强劲的竞争力。

放眼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和拓展,科技创新正在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我国发展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如何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与水平,支撑珠海在高质量发展中闯出一条新路?如何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畅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新的一年,珠海拿出了更大的决心和力度,谋求让“短板”变成“跳板”。

在政府工作报告的新部署中,有三点格外值得关注。

其一,是对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进一步强化。珠海提出,要继续实施“高企倍增”行动,年内新增高企600家以上,推动600家以上企业实施技术改造。

其二,是在科技金融方面的着力部署。珠海提出,要建设广珠澳科创走廊,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吸引更多科技企业集聚,形成若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产业集群。

这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对初创型科技企业的支持探索。这也是一个共性问题。有数据统计,九成科技企业倒在了初创期的“死亡谷”阶段,资金断流往往是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能切实推进相关举措部署,珠海将在集聚科创资源、吸引科技人才等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其三,珠海正将眼光放向更大范围内更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协同更大范围内的产业创新。

整合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再出发。通过深化与大院大所合作,发挥中国—葡语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及澳珠产学研创新联盟作用,珠海有望促进更多科研成果在珠海和横琴落地转化,促进境内外成果转移及国际合作。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不负春光、只争朝夕,通过持续深化改革,优化配置创新资源,科技创新必将为珠海高质量发展打开新天地、拓宽新路径,积蓄起支撑珠海经济稳中向好的磅礴力量。

一幅画卷

绘就城乡协调

发展新图景

珠海正在演绎生动而深刻的乡村振兴新实践。

春节期间,作为“年鱼经济”的诞生地,珠海抢抓预制菜产业园和“年鱼”经济利好,以白蕉海鲈为代表的南粤年鱼激活“消费春水”,呈现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

这一乡村振兴的动人景象,写进了今年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过去一年,珠海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加快,乡村产业加快发展,既通过启动建设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切入预制菜产业这条黄金赛道,又借助举办广东省庆祝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斗门)、首届中国“年鱼”产业大会的东风,擦亮了白蕉海鲈“南粤年鱼”的品牌。

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珠海全年鲈鱼产量达16万吨,价格增长14.6%,养殖户增收25.3%。在此推动下,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9.8亿元,增长7.5%,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发展目标。

这一组数据,落脚在增收。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是珠海乡村振兴贯穿始终的目标。

珠海的乡村振兴实践,深刻诠释了在新时代、新技术、新观念驱动下,农村产业振兴大有可为。

当前,广东正突出县域振兴,高水平谋划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大力推进强县促镇带村,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城乡面貌改善提升,强化政策机制支撑,发挥好基础设施先导作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共同的使命,不一样的担当。对于珠海而言,落实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必须切实增强区、镇、村内生发展动力,尤其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加强市级对金湾区、斗门区城市建设、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联动,推动优质资源向西部地区倾斜。

珠海西部地区的广大农村,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战场之一,也是乡村振兴的增长极。要发挥重点项目带动作用,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乡村振兴项目建设速度和质量,打造更多像“岭南大地田园综合体”这样的引流项目,大力增加乡村文化、旅游等高品质服务供给,让乡村旅游集聚更多人气,让乡村发展聚拢更多财气。

乡村振兴前景光明,共同富裕使命在肩。在这一进程中,珠海要不遗余力地促使“黄土变黄金”,加快产业集聚,打造预制菜产业“灯塔园区”,推动预制菜在珠海“接二连三”,通过数字赋能、改革创新,激活数字农业、“年鱼经济”、休闲渔业等新业态,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加快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让全市30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更加鲜明,“珠海美丽乡村”的标签更具吸引力,为共同富裕的乡村图景添色增彩。

一种前瞻

面向未来的

“海陆空铁”大升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交通,被认为是“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张高效快捷的交通线网。

从跨越江海的香海大桥、黄茅海跨海通道,到穿岩越谷的珠海隧道、兴业快线;从时速350公里的珠肇高铁,到辐射八方、通达全国的珠海机场、珠海中心站(鹤洲)——当前,在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过程中,珠海交通迎来了新的飞跃。

如今的珠海,一改昔日珠三角“交通末梢”的刻板印象,站在“四区”叠加的新的历史起点,“海陆空铁”全要素全面升级,多层次、枢纽型、网络化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为打造珠江口西岸综合交通新枢纽拉开了生长骨架,重塑向上坐标。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2019年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对区域内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等级公路、港口群和机场群都提出更高要求。与之关联的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和黄茅海跨海通道,一条新的经济走廊正悄然形成,珠海正正处于这条走廊的地理中心位置。

2023年,珠海提出抓紧开展深中通道连接线、港珠澳大桥西延线、市域轨道环线三条战略通道的规划建设,力求在广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着力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

一年来,珠海建成向北连通深中通道的金琴快线北延段一期工程,二期主体结构顺利开挖;港珠澳大桥西延线鹤港高速二期控制性工程鸡啼门特大桥和卫东隧道贯通;珠肇高铁珠海至江门段具备全线开工条件,珠机城际二期金海公路大桥主跨合龙,桥梁、隧道以及井湾站、三灶东站主体工程完工。

交通上的不断突破,是珠海举全市之力建设产业大市、产业强市的有力写照,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的一个鲜活缩影。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大湾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门户枢纽城市,面对交通建设的难得机遇,珠海不断优化城市发展格局,进一步拓宽城市发展框架,做强城市功能。

2023年11月6日,跨越珠海东、西城区第三条黄金通道——香海大桥及其支线正式通车,与珠海大桥、洪鹤大桥共同发挥“承东启西”的关键作用,正为珠海迎来更多粤港澳高端产业和创新要素的辐射外溢。

南粤大地潮起潮涌,南国明珠加速蝶变。

日益升级的交通路网格局、基础设施水平正成为塑造珠海城市经济格局、地缘格局、战略格局的重要力量。我们有信心期待,珠海交通事业释放更加强劲的新动能,跑出更加令人瞩目的“加速度”。

一池春水

让各类人才

走进梦想之地

产业是人才之基,人才是产业之魂。“立足建设产业大市、产业强市,把握全球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在2023年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奋进珠海提出了这个新目标。

做好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共同书写。推动高质量发展,珠海既需要广聚八方英才,更需要激励各类人才大显身手、大展才华。

回望来时路,重才、尊才、爱才,是珠海历来的优良传统。近年来,珠海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构建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出台加快产业创新人才集聚十条措施等,人才净流入率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全省前列,人才“蓄水池”进一步筑牢。

迈向新征程,珠海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持续塑造城市招才引智新优势,珠海提出要打造全方位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在人才安居、子女教育、金融支持等方面,给予更舒心、贴心、暖心的精准支持。

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驱力,谁拥有更多优秀人才,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珠海要形成可持续性的人才吸引力,就要构建与人才事业发展适宜的“软环境”。

“一老一小”优养优育计划,全力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珠海将推进老龄友好型社区、老年友好型医疗机构建设,开展高龄老年人关爱服务行动;推行“托幼一体化”服务发展模式,加快建设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

高标准推进医疗与教育保障,加快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珠海今年将新建(改扩建)学校48所,新增公办学位不少于3.2万个;加快“健康珠海”建设,让更多居民就近“好就医、就好医”。

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城市让英才安居乐业。喊出打造“年轻人梦想之地”城市品牌的珠海,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吸引各类人才,千方百计提升他们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努力把每个人的幸福都融入到珠海经济社会发展图景中。

选天下之豪杰,致天下之精材,来天下之良工,则有战胜之器矣。精准引才、精细育才、用情留才,让更多年轻的“骏马”在干事创业的热潮中竞相奔腾,源源不断的创新成果,就会成为珠海高质量发展澎湃潮涌的力量。

一份期盼

把幸福融入

经济社会发展中

“努力把每个人的幸福都融入到珠海经济社会发展图景中。”在珠海市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市长黄志豪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一句话,让许多人印象深刻。

物质丰富是幸福的基本保障,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物质带来幸福感的边际效应就会逐渐递减,只有不断寻找新的幸福增长点,才能为人们带来持续的幸福体验。市长的这一番表态,再度表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是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更充实、更可持续。

事实上,小而美的珠海,多年以来居民的幸福感一直处在较高的位置。这一方面取决于珠海人均GDP长期位居全省全国前列,另一方面也在于一项项民生工程持续为市民的美好生活“加码”。

幸福曲线的上扬,正在于这座城市没有止步于物质的改善,而是始终聚焦人民对幸福的新追求,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特区成立43年以来,经济发展每前进一步,民生改善就跟进一步。珠海的“民生热词”也一直在变,从12年义务教育、一元公交,到老旧小区改造、公园城市、学位攻坚等,这些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折射出特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有机统一,已经从每一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纸面安排中,上升为一种城市发展的价值理念和发展智慧。而围绕特区四十多年城市发展,幸福标准不断提升、内涵不断拓展,这本身就是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的生动注脚。

数据最有说服力:过去五年,珠海小学生人数增长18.3%、各类人才总数增长55%,也充分展现了珠海这座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凝聚力。

珠海人收获的,不仅有生活的精彩,更有人生的出彩。从董明珠、雷军等为代表的“92黄金一代”,到接棒创新创业的张云飞、带领乡亲们走向乡村振兴致富路的梁美容,越来越多的人在珠海这个城市舞台上接续奋斗,在推动城市大步向前的同时,也让每一个奋斗者获得感满满。

今年,这份“幸福清单”将继续加码。从汇聚天下英才,到让年轻人、产业工人、新市民“有业有住有家”,再到帮助“一老一小”优养优育,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可以说,来到珠海的人,过去在越来越鼓的钱包中收获幸福感,未来还将在更好的生活状态、发展环境中增进对幸福的体验。

我们期待,从2023年这个春天启程的特区“幸福号”列车,不仅有高质量发展的速度与激情,还能收获发展惠民的温度与真情。

一轮改革

擦亮“珠海政务服务”城市品牌

今年珠海市两会,市政府工作报告聚焦开局之年高质量发展,释放出以政府“自我革命”全面推进流程再造,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最强音。

“珠海是一座有特殊使命的城市”,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在这座城市的历代建设者心中引发强烈共鸣。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也是深深印刻进珠海经济特区骨子里的基因,这座城市今天取得的每一点每一滴成功,都离不开对改革的推崇、对开放的坚定。

改革,唯有改革。过去一年,珠海重点领域改革更进一步,落地9个方面66项改革任务,营商环境评价排名全省前列;国有企业改革推动更大作为,围绕布局产业新赛道,“以投促引”项目30个、总投资82.2亿元,为产业图强激发动能,为创新驱动积蓄势能。

吃改革饭发展起来的珠海,用一次次大胆尝试、主动作为,奋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指引下,珠海必须把聚焦高质量发展作为城市向上的重要方法论,在体制机制上聚焦改革攻坚、开放提升,驰而不息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以改革攻坚增添活力、以开放提升拓展空间,赢得现代化建设的节节胜利。

营商环境好不好、优不优,是关系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牢靠了,环境优化了,才能集聚起发展的活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就是营商环境。

这一次,珠海拿出了“以政府‘自我革命’优化企业服务”的改革勇气,足见这座城市的决心之大、诚意之深。珠海提出,要在年内全面推进政府服务水平,把“珠海政务服务”打造成为与“珠海情侣路”“港珠澳大桥”“中国航展”一样声名远播的珠海品牌,沿着这样的思路走下去,一个崭新形象的珠海就会屹立在南海潮头,令人耳目一新,近悦远来。

这一次,珠海用更广阔的视野审视营商环境,把各级各部门引导到产业一线,主动倾听企业声音,进一步稳预期、强预期,给广大投资家、实业家、企业家吃下心无旁骛做实业、“聚神、聚焦、聚力、聚气”谋发展的“定心丸”,促进“产业第一”走深走实。

营商环境好了,集聚的要素就优了,仿效的效应更会以乘数倍增加,珠海建设创新企业集聚的“产业森林”、五湖四海人才集聚的“美好家园”的目标就明日可期,“青春之城、活力之都”内涵也将更加丰富。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珠海推进“集成式”改革,以政府“自我革命”优化企业服务的珠海品牌工程,必将在这个春天写下一段新的故事。珠海,“百岛之市”“年轻人梦想之地”的城市理想,必将春山在望。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