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麦股票(阿斯麦尔是怎么成为光刻机的绝对老大的)

2023-04-27 富美财经 浏览量:

阿斯麦尔是怎么成为光刻机的绝对老大的

(一)

阿斯麦尔成立于1984年4月1日。在那时光刻机行业就已经不是那么好做的了,技术复杂、特别烧钱,小企业玩不起,大企业又闲挣钱少,毕竟光刻机那时需求市场不大,每年都拖公司财报的后退,职业管理者们都觉得有损业绩,拉低股价,于是英特尔、IBM等美国大企业都不做自己的光刻机了。

当时飞利浦在欧洲也是老牌半导体企业,对,就是我们最熟悉的那家飞利浦剃须刀的飞利浦,也把光刻机业务剥离出去,和一个做半导体设备的小公司“阿斯麦”组建了“阿斯麦尔”。

双方各出资一半,但名字里都不带飞利浦半个字,甩的干干净净。飞利浦委婉的表示是怕其他竞争对手知道是它家的光刻机就不买了,得了吧,芯片公司买光刻机可不便宜,不把各方面弄清楚都不会坐下谈。

大家都认为阿斯麦尔根本玩不转光刻机这玩意,连飞利浦这个财大气粗的大厂都玩不转,连年亏损,技术肯定也不咋滴,既没技术、又没钱,开玩笑吗。

(二)

当时光刻机市场一年能卖出两千多台,基本上被美国的GCA、日本的尼康占领了,阿斯麦尔估计一年能卖出个三四十台,一小半还是被飞利浦自己买走的,其他都是美国那些图便宜的小公司买走的。一直亏损,勉强续命。

但是它的第一任首席执行官是个狠人,先前也是从飞利浦辞职的,当年因为不满飞利浦的僵化管理,兜一圈后被忽悠到阿斯麦尔,结果发现还是飞利浦的合资公司,赶上经济大环境也不好,工作也不好找就咬牙留了下来。

见了老员工、老上司,这位首席执行官肯定没少被调侃。刚上任后去美国考察,很多公司刚开始是由于飞利浦的关系还跟他聊聊,但一听是独立的公司,打算做光刻机,都忍不住,礼貌的表示“ intersting”(呵呵)。

一生好强的执行官在公司内外都受到了嘲讽,憋了一肚子气。在加上阿斯麦尔的很多随业务一起从飞利浦出来的员工,也憋了一肚子的气,想想那时候能进国际大企业搞光刻机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吧,那不得一个个都是学习上一路开挂、个性十足、天生傲娇的理工男。流放我?

于是一个公司从头到脚都憋了一股劲。首任执行官在调研完后组织召开了一次大会,基本奠定了这家新公司的底蕴和目标。

“光刻机行业资金投入大、技术门槛高,如果满足了第三至六名,那最好现在就解散公司”“这个行业只有顶峰才能存活,这是唯一的机会”。

后来的发展证明了这位执行官的高瞻远瞩。光刻机技术太复杂,以现在的光刻机为例, 整个机器包含10万个部件和2公里长的电缆,每台机器发货需要40个集装箱、3架货机或者20辆卡车(其他数据请自查),现在的光刻机可以说是世界工业的结晶。

行业基本是第一吃肉,第二喝汤,第三就没什么了。光刻机要升级,就需要大量的资金,行业第一有钱更新,行业第二勉强应付,第三就只能亏损,一轮技术升级更新下来,排名靠后的基本上就玩死了。

(三)

这么激烈的竞争,市场占有率几乎为零的老末阿斯麦尔又怎么能突围了呢?

先说说市场的老大、老二自己怎么把自己玩完的吧。

尼康的光刻机发展受益于日本在八十年代强大的电器企业,日本的相机、电视、收音机卖向全世界,半导体行业无敌,是世界头号光刻机需求国,后来日本的产品渐渐的没落了,市场环境变差了,同时也在后期的技术路线上走错了。

佳能卖光刻机也得益于当时日本国内良好的电器发展环境,需求量大,自己又是做镜头的顺便就做了。但是越到后面发现升级更新光刻机越复杂,太烧钱了,干脆直接放弃更新,不和你们在先进制程上竞争了。

美国的GCA公司倒是比较专一的芯片设备制造商,但是它光刻机业务做好了后就又想着做其他业务,摊子铺的太大、太多,成本大增,又在技术路线选择上步子迈太大了。

还有就是被蔡司镜头坑了一把。在镜头领域蔡司是绝对的大牛,尼康、佳能就是学生,当时蔡司由于太自信,给GCA的一批镜头在长时间使用下精准度降低,GCA的光刻机动不动就出问题,很久都没找到原因。这也从侧面说明大家对蔡司的信任度,一开始就没怀疑到蔡司头上。

每个行业的老大、老二自身永远都是有问题,现在只需要一个机遇。对,这个机遇就是行业衰退。

往往机遇就诞生于危机之中。

(四)

那阿斯麦尔是怎么抓住机遇的呢。一方面是小公司,什么事情都的精打细算,阿斯麦尔把自己的所有零部件几乎都外包出去,自己只搞技术和组装,降低运营成本,第二是自己整个公司都憋了一身劲,没有了大公司的官僚病,一个个干劲十足,产品升级搞的很快,第三是母公司飞利浦在阿斯麦尔成立之初给予了大量的资金、订单支持,第四个是欧洲就他一家光刻机厂,得到了欧洲的部分支持。

就这样,在这四个方面的加持下,阿斯麦尔也就勉强能撑着不死。

有时候看似命不好,其实焉知非福。前面说到行业大佬GCA被蔡司镜头坑的事儿,其实阿斯麦尔当时最先进的光刻机也用了同样的蔡司镜片,可是阿斯麦尔运气不好没卖出去几台,反而没有受到影响。别人不小心挖的坑也没掉进去。

更加戏剧性的是阿斯麦尔两次在关键的技术路线上也非常走运。

第一次是在1989年光刻机的光源(G线光源、I线光源)选择上,主流市场的尼康、佳能选择更超前的技术路线G线,由于自己实在没实力不敢步子走太大,阿斯麦尔只能走相对保守的I线光源,反而在技术上取得了微弱优势,在1993年终于开始盈利。

第二次是在2002年光刻机干湿大战中,主流的光刻机厂家吃了上次的亏,选择了比较保守的干式技术,这次有了底气的阿斯麦尔又选了比较新式的湿式技术,结果又押宝成功,真正走在了技术前列,一路推至光刻机技术不断发展。

到了后面的极紫外线光刻机的技术关卡时,此刻虽然已经没有技术之争了,但阿斯麦的竞争对手们都没有能力去攻克这项难关了。至此,阿斯麦尔双手插兜,已无对手。

不得不说,阿斯麦尔除了成立以来就树立的永争第一的文化和一群“誓为自己正名”员工外,运气是真的好。

说到运气又不能不提和他一起称霸全球的、我们熟知的“台积电”。

(五)

台积电和阿斯麦尔这两个各自领域的老大真是相互成就,风风雨雨携手走过。

台积电最早的芯片技术授权也来自飞利浦,飞利浦拥有台积电10%左右的股份,但相比之下,阿斯麦尔才是亲生儿子。

于是,在阿斯麦尔卖不出光刻机的日子里,台积电买了不少。台积电当时也是刚崭露头角,碍于飞利浦的面子硬着头皮买。放着大厂成熟的设备没用,谁愿意买这种卖不出去的产品。可是台积电万万没想到好挺好用。

当年超威买阿斯麦尔的光刻机也是阴差阳错。在那些阿斯麦尔四处兜售自己光刻机的岁月里,首先想着先拿下超威,在以此为平台卖给英特尔、IBM。结果前面超威没看上,后来看上了又赶上环境不景气又取消了。

最后是超威收购了一家小公司,去那家公司厂子里一看,几台阿斯麦尔的光刻机全速运转,大厂的光刻机则晾在旁边盛灰, 一问都说阿斯麦尔好用。后来才真正开始购买阿斯麦尔的光刻机。

其实,也是在与台积电合作下,阿斯麦尔才在光刻机“干湿大战”中坚定的选择湿式技术的。而且湿式技术也是由台积电的技术大牛提出来的。

(六)

阿斯麦尔的真实成长故事比这惊心动魄百倍,甚至大部分时候公司都在奔溃边缘,站在彼时彼刻没人相信它能成长为今日的独角兽,没人能想到一个小公司能逆袭,连老板飞利浦都就早早清空了阿斯麦尔的股票。

虽然有许多运气成分,但每次能够把握“运气”,真正依靠的还是阿斯麦尔的运营能力,在两次关键的技术选择上团队都能快速攻克,迅速打入市场,抢占了先机。

和人一样,每一家公司都因自己本国的文化、经济环境、收入结构等原因有不同的“特质”,不同的“特质”与时代的契合度不同,往往公司都有自己的高光时刻,然而这种成功又会强化对自己的“特质”的认同,当时代不同时仍然坚守,IBM是这样、摩托罗拉是这样、诺基亚是这样。有成功的经验先入为主,又在有成功的收获后变得硕大无比,一不小心跟不上时代就会掉队。

作为普通人,我们大部分人离那些在时代弄潮的大公司很远,甚至很多身处大公司的人或许也觉的很远,但我们为什么要在这里讲阿斯麦尔,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在这里讲小人物逆袭的故事,因为这给了每个人希望。

不只是阿斯麦尔,你任何能叫的出名来的公司,哪个不是从三五个人、几间房干起来的,就算戈壁开宝马的老张都有一段心酸励志的奋斗史,讲起来一样让人热血沸腾。

我们不仅感性上需要这样的故事,而且现实中、理性里,也全是这样的一个个人、一个个公司推动了时代的进步,一点都不鸡汤。

(七)

中国,我们的祖国,与阿斯麦尔的故事对比,不正是放大版的吗。

做一个乐观理性者吧,因为理性的人常常冷静的做对比,常常因为纸面实力差距、面临的困难就悲观了,这样终将一事无成。

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是把一个个看似不可能变成可能实现的,人只有在充满信念、抗住所有压力,毅然踏上那条向上攀登的路时,才能爆发无法想象的能力。

自己现在看不见,可能只是站的不够高,再努力往上走走。

阿斯麦尔是怎么成为光刻机的绝对老大的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