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军改后旅级部队历史沿革(29)—55)

2023-04-27 富美财经 浏览量:

今天要介绍的是我军一支非常有意思的部队,其前身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2纵队6总队和八路军豫西军区2分区太岳军区3分区等部队合编而成。1945年12月5日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八纵24旅,也有些书上说是太岳军区24旅。两者都对,因为抗战胜利后陈大将要带老部队晋冀鲁豫野战军四纵去东北打工的,刘邓就准备让这个八纵顶替四纵原来的位置。但之后因为种种原因,陈大将始终没去成东北,这就导致八纵的领导机关一直没成立,很多军史不认为这个时候晋冀鲁豫野战军有八纵这个番号。

1946年1月,因为最后决定大家不去东北了,加上八纵始终没有司令部,所以就把其番号撤销,而24旅则改为太岳军区独立旅。1947年5月12日,24旅编入晋冀鲁豫野战军四纵陈大将麾下,为其12旅,下辖34,35和36三个团。1948年5月,改称中野四纵12旅。在四纵建制内,12旅参加了战略反攻,强渡黄河,挺进豫西等重要战役战斗。

本来按照既定剧本,12旅应该在四纵辖内作战,直到后来发展为13军或是14军的某个主力师。但是平淡的人生不是12旅的目标,之后有意思的地方来了。1948年6月,四纵主力隐蔽东进,而12旅则被调出四纵建制,和西北民主联军38军17师(这可不是万岁军38军哦,而是当时西北军起义部队)搭伙开辟新区,建立了晋冀鲁豫军区的二级军区陕南军区,12旅也改为陕南军区12旅。

大家肯定有疑惑,这么搞来搞去,怎么就变地方部队了?但事实证明,这才是12旅后续开挂历程的开端。尽管似乎变成地方部队了,但是这个时候12旅其实已经事实上独立活动了,且所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陕南地处川,鄂,陕,豫之交,是连接中原和西北的战略要地,现今中部战区有部队驻扎也不足为奇),所以尽管是地方孤军一支,但是仍然深受军委和刘邓的重视,并且由于其战斗力非常强悍,所以它依然被当作野战军主力部队使用。

陕南军区刚成立不久,12旅就抽调主力,配合中野六纵,参加襄樊战役,而且直接打进15绥靖区司令部,生俘实际主持襄樊防守的郭副司令(康司令官特务出身,不怎么懂打仗)。虽然六纵“刀劈三关”,是襄樊战役的主力,但是12旅也展示了其非凡的战斗力,连能拼善打眼高于顶的王疯子都对其留下了深刻印象。

半年后淮海战役开打,王疯子再次把12旅招致其麾下。12旅也不负所望,先是力阻黄书呆12兵团的第一波强力突围,之后接应廖师长的起义部队,再接下来血战小李庄和杨庄,力保阵地不失(具体战斗过程其实及其惨烈)。之后12旅又参加了李土楼攻坚战,小周庄防御战,一直到双堆集歼灭战,与兄弟部队一起将12兵团消灭。“陕南十二旅”的赫赫威名在国共双方同时叫响,俨然就是披着地方部队马甲的野战军主力部队,这种情况在当时全军都不多见。

1949年5月,12旅正式授予番号为解放军19军55师(请注意它拿到正式番号都比别的部队晚)。之后55师临时调归一野,参与解放陕南,川北的战役战斗。1952年6月,19军改为陕西省军区,而55师则直属西北军区领导。1955年西北军区改为兰州军区,55师是当时军区内唯一的机动步兵师,备受重视(全指望它打仗呢)。

1958年至1961年,该师参加了平定青海甘肃等部分地区武装叛乱的战斗。这段历史其实熟悉的人不多,也不怎么见到宣传,这里简单说两句。其实从1956年开始,西康地区就叛乱不断,都是美帝中情局暗中组织,联合果脯一起派特务暗地里搞事情。到了1958年闹得就更厉害了,连大喇叭(藏族同胞不喜勿喷,因为不谐音就河蟹)的老家青海湟中地区也闹起来了,大有“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的感觉。

当然这时候不是他们想闹腾就闹腾得起来的,虽然费劲,但叛匪们还是都被一一平灭。后来参加对印自卫反击东线作战的4个师,全部参加过这场平叛。不要小看这个经验,在高海拔地区,一般人平地徒步都喘得不行,步兵还要背枪扛炮急行军爬山,非常非常不容易。而且在这种自然条件下你还不敢有个头疼脑热,一旦出现水肿那就离见马克思不远了。这不仅是对人的体质、高反适应性的检验,更是对特殊地域作战技巧和能力的磨练,是对意志品质的严酷考验和优胜劣汰。而叛匪则以骑兵为主,枪法也很准,难以聚歼,所以一直打到1961叛乱才基本平息。可别小看了平叛作战的强度,当时各师的伤亡比后来对印作战大得多(印军战五渣还不如匪?),当然那时候我军高原作战经验也不足。

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作战,55师是唯二外调入藏参战的部队,本来54军除了130师还要调134师的,但考虑到55师更有高原作战经验,所以宁可长途机动2000多公里也有将其调入战区参战,这就给了55师一个展现自己的绝佳机会。

第二阶段对印作战中,55师和兄弟部队一起对西山口-邦迪拉一线的印军进行分割歼灭。战前刘军神曾说印军的部署是“铜头、锡尾、背紧、腹松”,对此他提出的作战方针为“打头、切尾、击背、剖腹”。一开打55师165团打头,11师切尾,55师163团击背,藏字419部队剖腹(其实还有个”郭指“部队斩腰),这支部队一顿操作猛如虎,可怜印军哪见过如此阵势,其防线立马被切割包围得七零八落,瞬间全线土崩瓦解。

而55师除了作为主力全程参与西山口大捷之外,还打出一个当时全军,现在全网闻名的战斗英雄庞国兴(国防部授予称号,当时为55师163团副班长)。我当时看军史就觉得编小说也不过如此:四个与大部队失散临时凑一块儿的战士,在庞国兴指挥下,高原追敌(四个人追着印军一营的人跑),攻山拔点(打下两个炮兵阵地),孤胆作战两天,打了五仗,突进印军纵深7.5公里(一说15公里),夺炮7门(后来还带路缴获了当时来不及处理的8门),展现出优良的技战术素养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那句“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的豪言壮语至今在全网各相关文章里为广大网友津津乐道。

1969年底,为了应对西北严峻的国防形势,兰州军区重建19军,55军又归属19军建制。不过1985年百万大裁军中,19军又被裁撤,55师转隶21集团军。其163团被调给63师,164和165团撤编,师直接下辖5个摩步营,一个高炮营和一个炮团,这种奇怪的编成在当时是全军唯一。1989年,又恢复164和165团建制,163团也调回55师。1998年9月,55师缩编为55摩步旅。2003年11月,55旅从21集团军转隶至47集团军。2017年新军改后,47集团军撤编,该部又改编为77集团军某合成旅。

军改后旅级部队历史沿革(29)—55

“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就是这么霸气!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