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宝华(关爱你我他(她)·温暖千万家丨因为你们,这个冬天很温暖)

2023-04-28 富美财经 浏览量:

关爱你我他(她)·温暖千万家丨因为你们,这个冬天很温暖

在沈丘港区刘集作业区,中交二航局建设者正在紧张施工。李世遗 摄

关爱你我他(她)·温暖千万家丨因为你们,这个冬天很温暖

濮阳县燃气安检员韦英英入户检查燃气设施。周建蕊 摄

关爱你我他(她)·温暖千万家丨因为你们,这个冬天很温暖

郑州市二七区救助站工作人员搀扶老人到救助站休息。本报记者 王向前 摄

关爱你我他(她)·温暖千万家丨因为你们,这个冬天很温暖

武陟县谢旗营镇陈堤村干部陈海中查看兜底户杨守通家改造后的卫生厕所。张阳光 摄

关爱你我他(她)·温暖千万家丨因为你们,这个冬天很温暖

汤阴县志愿者给环卫工人发放爱心早餐。孟宪敏 摄

编者按

年终岁末,各地纷纷兴起“送温暖”活动,为炉膛不旺的群众多加一把柴火,为衣衫单薄的人们披上御寒冬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点滴之间彰显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为民情怀。

这期间,我们也发现一些非常可喜的转变,与以往逢年过节前呼后拥、拍个照、走过场不同,现在的“送温暖”更贴近群众实际、更有共情的温度,俯下身子、放平视角,根据不同群体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一户一策,精准定制”,而所有这些付出也让困难群众、企业真正得到了实惠,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温暖。

这样的“送温暖”,拉近的是干群距离,温暖的是人民群众的心。

关注项目建设

上门服务助力跑出“加速度”

□本报记者 韩春光 本报通讯员 王向灵 刘润琪

寒潮来袭,气温骤降。在沈丘港区刘集作业区新建工程现场,工人们正在码头平台上紧张有序地安装调试起重设备,码头前沿的疏浚作业也在稳步推进,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沈丘港区刘集作业区新建工程,是我省“三个一批”重点项目之一。

工程项目建成后,预计货运吞吐量为440万吨/年,将大大提高沙颍河的航运通行能力,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物资进出口及长江沿岸地区向内地运输的重要水上通道,为沈丘县、周口市乃至河南省的经济快速发展注入“催化剂”。

中交二航局项目建设负责人齐宝华说,前一段时间,由于受疫情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几度放缓。近期,项目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工程建设,在保证施工质量前提下,赶工期、提进度。

同时,沈丘县纪委监委靠前监督,全力保障项目建设,对干扰项目进度的部门或个人一律“零容忍”。对这些建设者关爱有加,联合县卫健委每天组织医务人员和志愿者服务队,定期为他们上门进行核酸检测等医疗服务,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目前,在各方关怀下,工程项目建设可谓是跑出了加速度,已经完成了1台设备的空载调试,其余4台设备将在12月中旬逐台完成调试,投入使用。计划在12月下旬开展试运行和试生产”。沈丘港区刘集作业区新建工程项目建设负责人表示。

关爱农民工

法律“撑腰”讨回工资

□本报记者 韩春光 本报通讯员 郭玺

“感谢检察官为我们提供法律支持,几天时间就帮我们讨回了工资。”近日,4名讨薪农民工专门来到宁陵县检察院表示感谢。

2023年初,李某在宁陵县承包路面硬化工程,雇佣农民工王某等四人为其工作。9月中旬工程完工,李某共拖欠王某4人约3万元工资,李某出具了欠条,承诺10月初结清工资。到了约定期限,李某一直推诿,讨薪之路一度陷入僵局。

12月2日,4人来到宁陵县检察院寻求帮助。检察长田建立接访,耐心倾听了他们的诉求,认为该案符合检察支持起诉条件。且该案为某公司将工程分包,虽然该公司已将工资款全部支付给了分包人李某,但李某却将钱挪作他用,并未全部用于支付工资。

按照《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规定,某公司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当及时支付申请人王某等人的劳动报酬。

随即,检察院启动与法院建立的绿色通道。宁陵县法院当日就受理了检察机关的支持起诉,并和检察机关共同引导当事人进行诉前调解,宁陵县法院现场作出司法确认裁定,参与调解的某公司负责人邱某当场电话联系财务人员将款项分别付至指定账户。

田建立检察长说:“用支持起诉职能打开群众维权渠道,运用检察一体化办案机制,增强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合力,充分发挥12309检察服务中心职能,对事关群众民生大事的案件及时介入、依法办理,督促相关单位及时履行法律义务,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浓浓的司法暖意。”

关爱环卫工

吃上热腾腾“爱心”早餐

□本报记者 翁韬 本报通讯员 孟宪敏 宋艳丽

12月11日早上6点,天还没有亮,而汤阴县纪委监委干部张慧娟却早早地顶着寒风出门了。

张慧娟要跟其他十多名志愿者一道,兵分三路到不同的早餐店为环卫工人发放爱心早餐。

“大娘,你来得这么早啊!”在政通路刘记早餐店门口,环卫工人已经有秩序地排起了队伍,她热情地跟排在前面的一位大娘打着招呼。大娘一手提个手提袋,另一只手提个饭盒,灯光下橘黄色的反光背心上“清尘”两个字很显眼。

在与大娘的交谈中,张慧娟了解到大娘今年六十多岁了。前几年儿子因车祸致残不能独立生活,去年老伴因病去世,家庭的变故曾经让她一度心灰意冷。当地政府给她安排了环卫清扫的工作,虽然收入不算太高,但月月都有稳定的收入。

“我还能走能动,不能光靠国家救济生活,有了这份工作,照看好孩子的同时还能挣一份工资,我很知足。”考虑到她的特殊困难,公司还每月多给她100元的补助,方方面面的关爱也让她慢慢地从悲痛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说话的当儿,志愿者齐动手,一份份热气腾腾的包子、茶叶蛋、八宝粥、胡辣汤打包递到了环卫工人的手上。

“真是太谢谢你们了,大冬天的能吃上了热乎乎的可口早餐,干活更有劲!”环卫工人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一份爱心早餐可能不值多少钱,却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与关爱。

关爱社区居民

保障用气安全过“暖”冬

□本报记者 韩春光 本报通讯员 张晓丽 李冰薇

“您好,我是查燃气的,今天来给您家做燃气安全检查。”12月9日中午12点刚过,濮阳县通用绿能天然气有限公司安检员韦英英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工作。

一入户就对燃气管道、燃气灶具、连接胶管、燃气表等燃气设施逐一检查。

“绝不能放过任何安全隐患,才能确保居民安全用气。多年来的经历,让我见门就想敲一下,随口就喊出‘我是查燃气的’。看见人家的厨房就想进去检查检查。”韦英英豪爽地说。

晚饭时分,居民基本上都已下班回到家中。在濮阳县原工业局家属院,韦英英敲了半天门,一位老大爷开了个门缝,上下打量一番,看到她身着红色工装,才请她进屋。

老大爷歉意地说:“外面那么冷,你们还坚持工作,坐下歇歇吧!”“大爷,我还得检查下一户呢!我把厨房窗户给您开了一个小缝,用气时要保持通风,这样安全。”韦英英一边回答,一边转身离开。

因为安检工作的特殊性,每逢别人中午、晚上休息时,恰是安检员最忙的时候,尤其是节假日,任务更繁重。每一次安全检查,对于每一名安检员来说都是一次现场安全测试,大到燃气设备、小到一个接口,检查时都不能遗漏。

谈起自己的职业,韦英英自豪地说:“我们这个岗位对于居民安全用气来说十分重要,我们不仅是安检员,更是宣传员,所以我们必须把老百姓的用气安全当成自己的事,细心、用心干好。”

公司总经理石爱军说:“像韦英英一样,所有安检员都不能按点吃饭,饥一顿、饱一顿是常事。为减少对居民的打扰,他们常利用周末、节假日,尤其是中午、晚上入户安检。冬天是居民用气高峰期,更是事故多发期,我们必须赶在大降温之前,给8个社区32个小区22000多户天然气用户来一次细致的安全检查,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麻痹思想,这样才能保障人民群众安心、暖心用燃气。”

关爱困难群众

帮老人清空“心愿清单”

□本报记者 翁韬 本报通讯员 张阳光

12月6日,武陟县谢旗营镇陈堤村杨守通老人这几天一直心心念念的改厕、修房两件心事都落了地。“心愿清单”这么快变成了现实,老人着实没想到,而帮老人清空“心愿清单”的是包帮托养干部、村委委员陈海中。

78岁的杨守通之前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平时家里只有他和老伴互相照应。在被托养前,老人已经享受了国家的各项帮扶政策,基本生活无忧,村里干部也经常来问寒送暖,但“家里一些针头线脑的事儿,也不好意思总麻烦别人”。

为了切实让杨守通老人这样的兜底户生活时时有保障,事事有着落,武陟县推行了“五养八延伸”工作机制,“一户一策、精准定制”,解决兜底户生活的后顾之忧。村委委员陈海中主动承担起了包帮托养杨守通老两口的任务,老人的生活逐渐有了变化。

陈海中平时工作很忙,但他总会抽出时间,经常到杨守通家拉家常、照顾生活。老人家的电线损坏了,陈海中赶紧更换;灯泡不亮了,陈海中及时买来新的换上……只要老人有需要,陈海中总是第一时间赶到。

12月初,一次聊天时,杨守通老人无意间向陈海中透露,十分羡慕邻居家的水冲式厕所干净、卫生,自己也想改造一下厕所,但是一没资金,二没劳力,不知道该咋办。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陈海中默默记下老人的心愿,悄悄开始行动。挖坑,砌墙,量尺寸,买砖、沙子、水泥、坐便器,一切物料齐备,陈海中登门开始动工。仅用三天时间,改厕任务完成,看着干净明亮的卫生厕所,老两口激动不已,眼里泛着泪花,不停地说“现在的政策真好,干部真好”。

厕所改好后,陈海中看到杨守通家的北屋有点掉灰渣,就联系工匠,拉来大沙、白灰,开始修整墙面、加固大梁。东屋有点漏雨,陈海中又找人给安装上了彩钢瓦。

看到修缮一新的房子,杨守通老两口高兴得合不拢嘴,邻居们也都夸这样的干部才是老百姓的贴心人。

关注特殊群体

一次救助温暖一个家

□本报记者 王向前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蔡君彦

“感谢好心人看到流落街头的父亲没有不管不问,感谢救助站不辞辛苦收留我父亲。”12月11日,看着在家里休息的父亲,邓州市民王先生心里充满了感激。

12月3日下午3点多,郑州市民张女士途经京广路与陇海路交叉口立交桥下时,发现一个衣衫单薄的老人斜躺在桥墩旁,觉得不太对劲儿。“老人家,你咋坐这儿呀?”张女士主动上前,老人反应比较迟钝,缓慢地说:“走到这儿走不动了,坐这儿歇歇。”

张女士询问得知,老人来自邓州市,在郑州打零工,最近没活儿干,身体也不太好,身上也没有手机。“你有家里人的电话吗?”张女士问,老人支吾着说了一个号码,可打不通。不放心老人大冷天躺在桥下,张女士向附近的郑州市二七区救助站打电话求助。十几分钟后,救助站工作人员带着崭新的棉大衣赶来,给老人穿上,搀扶着老人向救助站走去,张女士这才放心地离开。

安顿好老人,救助站工作人员开始根据身份证信息联系老人家人,打通了其远在安徽池州工作的儿子王先生。12月4日上午,王先生赶到救助站。办完离站手续,王先生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连声道谢:“要不是你们帮忙,还不知道我父亲在哪儿呢!今年春节,可以过个团圆年啦。”

为确保生活无着的特殊群体安全过冬、温暖过冬,2023年10月31日至2023年3月15日,我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郑州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蔡旭尧介绍,连日来,郑州市民政部门已出动近1.3万人次巡查,帮助49人返乡或与家人团聚……

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发现身边有需要救助的人,可及时拨打救助电话,“大家的举手之劳,就能温暖一个家庭。”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