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妇(她是延安十朵金花之一,美国丈夫为了她留在中国,今年102岁了)

2023-05-04 富美财经 浏览量: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阳春三月,北京后海湖边两侧的柳树,已经生出了翠绿的嫩叶。

每逢这个季节,无论是北京当地人亦或是外地来旅游的游客,都会不约而同来到此地欣赏这别有韵味的后海春色。

这天,在后海的一处四合院内,一个满头白发的百岁老妪,正仰卧在摇椅之上尽情享受着春光的沐浴。

纵使已经百岁高龄,但她的眼神依旧如当年那样炯炯有神,思维也依旧清晰敏捷,眉宇之间仍能显露出当年的英姿。

老人名叫周素珍,是一位当年红遍上海滩的大明星。

她是延安十朵金花之一,美国丈夫为了她留在中国,今年102岁了

现在的年轻人或许对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如果提起老太太的丈夫,相信大家一定都有所耳闻。

老人的丈夫,正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个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马海德。

没错,老人就是电视剧《历史永远铭记》中女主角的原型——周素珍。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周素珍那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

看看她为什么要在15岁的年纪离家出走,只身一人去到上海看一看她是如何成为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的。

看一看她与马海德是如何从相识、相知走到相濡以沫。

逃婚

周素珍的老家在浙江舟山,她的父亲是当地一位十分出名的造船商人,所以打小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在很小的时候,周素珍就展现出了过人的艺术才华,加之自身就是一个美人坯子,全家人都将她视为掌上明珠。

她是延安十朵金花之一,美国丈夫为了她留在中国,今年102岁了

待到她十几岁时,几乎每隔一段时期就会有媒人到访周宅,与她父亲谈论女儿的婚姻大事,而这也恰巧成为了当时的周素珍最为苦恼的事情。

1935年的一天,刚从学堂回家的周素珍,偶然听见父亲在和一个叫“李割舌”的人,谈论自己的婚事。

她对这个“李割舌”早就有所耳闻,因为这人也是当地的一个财主。

那一年周素珍才刚满15周岁,她不甘心这么早就放弃梦想,也不情愿这么早嫁给对方。

她曾想过向父亲表明态度,但在当时那个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里,她的做法无疑会让自己背上“不孝”的骂名。

但如果她选择沉默与妥协,那更相当于亲手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年华。

她是延安十朵金花之一,美国丈夫为了她留在中国,今年102岁了

该怎么办?难道要离家出走吗?离家出走是周素珍唯一能够想到的逃婚办法。

但她一个还未成年的小姑娘,能逃到哪里去呢?离开了家,她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又要拿什么养活自己呢?

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周素珍的心头,使她夜不能寐。

离家不远处的海滩,是周素珍经常去的地方。

夹杂着海盐清香的海风,温柔地轻抚着少女的秀发,海浪一次次拍打着岸边礁石,仿佛在向世人展示这来自大自然的天籁之音。

周素珍穿着布鞋的小脚踩在了柔软的沙滩之上,听着犹如歌声的海浪,少女那烦躁的思绪在此刻得到了一丝的缓解。

当走到岸边的时候,周素珍脱掉了鞋子,光着脚丫在沙滩上“踏浪而行”。

看着天空逐渐西斜的太阳,听着海鸥嘹亮清脆的鸣叫,周素珍的眼前竟慢慢浮现出儿时在海边嬉戏的画面。

她是延安十朵金花之一,美国丈夫为了她留在中国,今年102岁了

忽然,周素珍想起了一段令她感到十分快乐的往事。

就在去年夏天,她曾在这里与一群来自外地的大学生们,留下过一段美好的回忆。

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们给她讲了一些诸如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这类的历史故事,着实是让她大开了一回眼界。

周素珍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其中一位名叫聂耳的大哥哥,还当众演唱了一首《松花江上》。

这首用血泪与仇恨所谱写出来的旋律,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热泪盈眶。

想到这里,周素珍的脑海中忽然生出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让大哥哥大姐姐们给自己拿个主意呢?

周素珍是个雷厉风行的女孩,所以她立刻便给那群身在上海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写了一封信。

没过几天,她就收到了来自他们的回信:来上海吧!我们等你!

她是延安十朵金花之一,美国丈夫为了她留在中国,今年102岁了

这天,周素珍像往常一样,挎着书包和父亲道了一声再见。

她的父亲以为女儿会像往常一样去学堂念书,可他岂能想到自己的宝贝女儿,竟在这之后登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出名

来到上海后,周素珍很快便被安排进了左联领导的话剧团。

由于当时她的年纪还太小,所以后来又被安排进了正风中学,继续学业。

那段时期,周素珍白天在学校念书,放学之后就跟着话剧团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去工厂、大街、学校周边演出。

那时她们经常排练一些经典的独幕话剧或者小节目,在街边无偿地表演给行人、市民、学生们观看。

也正是这段经历,锻炼了周素珍的表演技艺,为她后来成为电影明星做了铺垫。

她是延安十朵金花之一,美国丈夫为了她留在中国,今年102岁了

王滨

一天,正在筹拍电影《海葬》的导演王滨,在路过一个街口时忽然被一场简易话剧所吸引,于是他停下了脚步,饶有兴趣地看了一会。

可随着话剧剧情的深入,他对剧中的一位十五、六岁的小姑娘,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虽然从艺术角度上看,这小姑娘的演技还很生疏,台词的功底也并不夯实。但小姑娘所展现出的对于表演的热情与专注,实在是令他颇为震惊。

这么小的年纪,在这么多双眼睛的注视之下,依然能够展现出如此自然的表演,足以见得周素珍的天赋。

恰巧,当时王滨正在为《海葬》中巧凤这个角色,四下寻找演员。

在人物设定中,巧凤这个角色也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她浓眉大眼,性格火辣,面对渔霸的压迫敢于抗争。

王滨觉得,周素珍无论是在年龄上,亦或是形象上都十分贴合巧凤这个角色,所以当即就向她发出了邀请。

她是延安十朵金花之一,美国丈夫为了她留在中国,今年102岁了

《海葬》是王滨作为编导的第一部影片,该片的主题是反对渔霸、揭露黑暗,这与当时铺天盖地的风花雪夜、谈情说爱的影片,形成强烈对比。

演员阵容在当时来说也十分强大,剧中饰演周素珍父亲之人,是当时著名演员魏鹤龄。

饰演她哥哥的,则是当时著名的撑杆跳运动员符保卢,而符保卢也是中国奥运史上第一个进入复赛的田径运动员。

周素珍虽然年纪小,表演经验也少,但在一众早已名声在外的演员之中,她的光芒依旧闪亮。

在《海葬》的结尾部分,周素珍有一幕台词很多、时长很长的独角戏。

这种长镜头对于一些有经验的老演员来说,都是一种不小的挑战,可初出茅庐的周素珍依旧完美地实现了“一条过”。

她是延安十朵金花之一,美国丈夫为了她留在中国,今年102岁了

她所表现出的悲痛、无助,以及最后的声嘶力竭,完全超乎了导演王滨的预料,以至于在这段画面拍摄完毕之后,他拍着大腿对周素珍说道:

“你演得真是太好了!”

但很遗憾的是,由于这段情节所表现出来的内容,不符合国民政府的要求,以至于在最后公映的版本中,这段情节被勒令全部删减了。

可时至今日,周素珍依旧对于这场戏的表演记忆犹新。

她坦言,自己当时的确是被角色深深地感染了,百分之百地投入到了角色之中。

换句话说,当时周素珍已经达到了“忘我”的表演境界。

1936年,这部由众多实力派演员所演绎的反渔霸题材影片,在全国上映。

该剧新颖的题材以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大批观众进入影院观看,影片的反响非常好。

她是延安十朵金花之一,美国丈夫为了她留在中国,今年102岁了

而周素珍也因在剧中的惊艳表演,成为了上海滩红极一时的明星演员。

“七七事变”爆发后,周素珍跟随着剧社转移到了昆明,并在那里做抗日宣传。

由于周素珍此时已经算得上是“公众人物”,所以她的一举一动皆在国民党特务机构的监视之下。

关于她演话剧、拍电影,国民党并不在意,但是她积极宣扬进步思想,这却让国民党特务机构非常不满。

直到1938年这天,一位神秘的男子找到周素珍,并告诉她:

“你已经上了宪兵队的黑名单,必须立刻跟我走。”

当时的周素珍对于男子的话十分不解,但她也没有过多考虑,便跟着这个男子来到了一个蒋姓人家住下。

事后周素珍才知道,当时那个神秘男子就是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的编剧——于敏,那时候他的身份是一名地下党员。

她是延安十朵金花之一,美国丈夫为了她留在中国,今年102岁了

1939年组织上就安排周素珍前往革命的圣地——延安。

她和一位姓陆的大姐,从昆明坐汽车出发抵达重庆,此后又从重庆转往了西安。

在西安的七贤庄,周素珍认识了许多与她有着同样抱负的女孩子。

而在一次偶然的谈话中,周素珍从另一个女孩的口中听到了一个奇怪的名字——马海德。

后来别人向她解释,这个马海德是一个美国医生,在延安上至毛主席、朱德,下至普通老百姓,无论谁得了病都愿意找“马大夫”去瞧。

周素珍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轻声地说道:

“哦……原来是个大夫啊……”

结婚

1939年9月,周素珍抵达了延安。组织在了解过她得具体情况后,决定让她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去学习。

她是延安十朵金花之一,美国丈夫为了她留在中国,今年102岁了

当时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设有“戏剧”、“美术”“文学”、“音乐”四系。

巧合的是,《海葬》的导演王滨,以及剧中周素珍姐夫的扮演者都在“鲁艺”戏剧系,所以周素珍也自然而然地留在了戏剧系学习。

陕北的秋天既干燥又寒冷,突然骤降的气温,让周素珍这个土生土长的南方妹子第一次感受到了水土不服的痛苦。

周素珍病倒后,校方立刻找来了校医马海德,为她医病。

刚一见到周素珍,这个三十岁的美国男人,就深深地被她的美丽所吸引。

在他的眼前的,是一位浓眉大眼、拥有一头乌黑秀发的东方美人,他只觉得自己的心脏跳动得无比之快。

那个早已被陕北风沙摧残的满是褶皱的脸颊上,竟不知不觉间有了一丝潮热。

而另一边,周素珍对这个美国医生的第一印象,也十分的好。

她是延安十朵金花之一,美国丈夫为了她留在中国,今年102岁了

他细心地为自己诊断病情,开药、配药,举手投足间都让她感受到了一种西方绅士的独特气质。

那一次特殊的“邂逅”之后,马海德显然对于这个美丽的病人格外关心,时不时地就要主动去找周素珍为她检查病情。

2个月的时间下来,马海德与周素珍两人便互生了情愫。

1940年的除夕,在“鲁艺”的礼堂里正在举办着一场别开生面的舞会,无论是医生、护士,还是战士、学生,此刻都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而翩翩起舞。

一曲终了,新曲复来。这时,马海德缓缓地走到了周素珍的面前,伸出手来主动邀请她共舞一曲。

腼腆的周素珍立刻羞得红了脸颊,她不好意思地对马海德说:

“我...我不会跳舞...”

马海德笑着对她说:

“没关系,我可以教你”。

马海德是一位出色的舞蹈老师,他仅用了一个曲子的时间,就教会了周素珍跳舞技巧。

她是延安十朵金花之一,美国丈夫为了她留在中国,今年102岁了

在延安那个寒冷的冬夜,两个年轻人的双手紧紧地扣在一起,他们的心也随着舞步越走越近。

1940年3月3日,周素珍与马海德在延安喜结连理,婚后的两人直接将家定在了延安。

1943年,小两口终于有了他们第一个孩子。

也正是在这一年,马海德被组织调到了延安国际和平医院工作,为了妻儿一生留在了中国,而周素珍则分配到了话剧团担任演员。

建国后,周素珍一直从事着电影行业,先后参与了我国多部著名影视作品的制作。

其中由她导演的影片《孔雀公主》,于1983年获得了“金鸡奖”最佳特技奖的殊荣,于1985年获得了捷克第14届儿童电影节“水晶蝴蝶杯奖”。

她是延安十朵金花之一,美国丈夫为了她留在中国,今年102岁了

现如今,已经102岁的周素珍,在北京安度晚年。

她的辉煌早已远去,但她的名字却依旧留在人们的心中。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