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平(张绍城:遇到阻滞时就拐个弯)

2023-05-04 富美财经 浏览量:


张绍城:遇到阻滞时就拐个弯

《山水小品》


张绍城:遇到阻滞时就拐个弯

《山水小品》


张绍城:遇到阻滞时就拐个弯

《山水小品》


某日夜深,已准备上床的我突然接到著名画家陈永锵先生来电,熟悉而又苍哑的声音似乎带着些许激动与酒气,他说:“利平,建议你写篇文章,写写画家张绍城,他是一个十分难得的个案,年逾七十的人了,艺术之树常绿,仍然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作品没有老气横秋,反而蕴藏着一颗年轻的心,有艺术理想的追求,有技术的品质,有审养的涵养……”。原来当日他刚参加了由广州画院主办的“先生之范~张绍城艺术品鉴会”,他看完张绍城先生的作品后深受触动,他说他没有讨好张绍城的必要,完全是出于想让大家了解好作者好作品,有好的启发,是一种人文关怀而已。


张绍城:遇到阻滞时就拐个弯

《日暮鸟归巢》


张绍城:遇到阻滞时就拐个弯

《茶马古道》

张绍城:遇到阻滞时就拐个弯

《春风送暖》


张绍城:遇到阻滞时就拐个弯

《炊烟缭绕》


据了解,几乎所有参加此次展览的艺术家和评论家们都以“惊艳、惊奇、惊喜、出乎意料……”等等感触语众口烁金。多年来,我所看到的张绍城先生作品也是在不断探索与变化着,从传统的笔墨意蕴与设色赋彩,再到上矾水铺色底玩墨痕等尝试;从花鸟动植到人物与水乡,再到这次的山水系列;不管技法与题材,求新求变似乎已是他的常态,也得到人们不断的认可。那么这次备受赞誉展览的作品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呢?在水萌路广州画院先生画馆,我看到了张绍城先生这系列新作。确实不同,作品乍看依然传统,但细看却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突破,只见在传统水墨设色等框架下,其内里已有非同一般的变化,一种气象万千不可预期而又天然随性的肌理,一种渗化自然墨痕水印的质地,一种抽象中不乏细节而又非常真实可信的印象,一种根植于传统又不墨守成规的探索,一种技法上溯古与营新融于一体的尝试。


张绍城:遇到阻滞时就拐个弯

《春耕一》


张绍城:遇到阻滞时就拐个弯

《春耕二》

张绍城:遇到阻滞时就拐个弯

《春耕三》


张绍城先生则认为没什么太特别的,他只是敢于尝试,这系列创作他是先在一张纸上涂泼水墨,然后覆纸刮纸,揭开便在覆纸上拓出了各种或有所预期或不可预期的墨迹肌理。肌理也是一种艺术语言,面对这种千变万化的肌理,他要考虑很久才落笔,几乎是一种冥想的状态。因为拓墨并未成画,他要思考构图,要加上景物。而加点什么?怎么加?如何妙用墨痕水印而又仿如天成有不刻意的感觉?如何提炼主题营造意蕴和抒发情感?这其中,仿如面对一盘象棋残局,最具难度又最富挑战,要胸有成竹,要随机应变,不断追求心目中所要达到的效果。


张绍城:遇到阻滞时就拐个弯

《好雨知时节》

张绍城:遇到阻滞时就拐个弯

《华山不止一条路》


张绍城:遇到阻滞时就拐个弯

《山水相连》

张绍城:遇到阻滞时就拐个弯

《山阴兰亭》


张绍城:遇到阻滞时就拐个弯

《源头活水来》

不过,虽张绍城自己说没有什么特别,但别人未做的而他做了,而且不是浅尝辄止,而是长时间大批量系列化地不断尝试,这其中体现的是一种开拓精神与自觉的追求意识。这在张绍城身上是很明显的,出生于广西北海的他6岁便开始绘画,15岁来到广州美院附中读书。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在富有创新精神的岭南画派熏陶下,在关山月、黎雄才等老一辈的艺术家的引领下,他有着一种强烈的开拓创新意识与文化追求与自信。他画过连环画、宣传画,画过水彩画、油画,在中国画的探索上也从思想到技法与题材都尝试过各种各样的变化。而各个阶段各种画种各种变化却都让人们印象深刻并留下了许多代表作,如经常被人们提及的《十九路军》和当年广州最好卖的年画《我爱北京天安门》等,无不体现出他在艺术创作上的思想性与创造性。


张绍城:遇到阻滞时就拐个弯

《春牛》

张绍城:遇到阻滞时就拐个弯

《村梅》


张绍城:遇到阻滞时就拐个弯

《井冈山》


张绍城说,艺术的创作与科学技术不同,科学技术有可量化的标准,而艺术凭直觉,与音乐一样。技术不是问题,用什么工具达到什么效果而已,当然绘画的基本功少不了,但要有画外的东西才是能力,这其中实践是关键,坚持也是关键,坚持下来才能成功。艺术的社会发展与社会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要有现实关怀,要有时代性,岭南画派就具有这种精神。但发展过程中岭南画派也受过各种冲击,一是在改革开放中,随着西方绘画思想与技法的传入,现代派的理论、作品随处可见,许多人以学习西方现代派为荣,有的年青人便开始否定自己的文化,拿海洋文化与农耕文化对比,对传统文化打问号;一是改革开放后,有些人对国画的现状产生不满,恢复了对传统中国画的关注与追捧,大部分画中国画的人转向古代传统形式,对偏写实与融合中西的岭南画派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岭南画风日渐式微,大部分画人开始学北方,以元朝以来文人画为基础,以大写意为荣,中年以下的画家如何接力,关山月、黎雄才之后是一个问题。


张绍城:遇到阻滞时就拐个弯

《夔门》


张绍城:遇到阻滞时就拐个弯

《山间铃响》

张绍城:遇到阻滞时就拐个弯

《万水千山》


其实岭南画风是在社会发展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是在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需求中衍化出来的,是从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胡适、徐悲鸿等等名士文人引入西方文化改造中国文化过程中产生的。岭南画派的哲学基础是中西结合,注重实践,社会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绘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绘画随之而变化是符合发展规律的,就像现在人们的衣着与生活方式,难道还要唐装汉服长袍裹脚之类吗?建国70年来,岭南画派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岭南画派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影响巨大与岭南画派代表人物的社会政治地位祟高是无须赘述的。不了解历史不知道自信,岭南画派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如何在理论上到实践中解决对岭南画派的正确认识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张绍城在艺术创作中不断思考的问题。


张绍城:遇到阻滞时就拐个弯

《溪河村梅》


张绍城:遇到阻滞时就拐个弯

《仙境》


张绍城:遇到阻滞时就拐个弯

《星星之火》


回到近期张绍城这系列山水画上来说,他也是带着这样的思考去创作的。他认为继承应从根子上去解决,岭南画派的源流是借鉴了日本南画,但日本的主流画风却是学中国的宋画,日本博物馆中将宋朝画师评价为日本绘画文化的始祖。张绍城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去全面回顾和研究中日画风,从梅兰竹菊开始到山水画,检视绘画以往是如何继承与创新的,思考现在的路子应该怎么走,理论上又如何确立与论证。继承与创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他思考着宋元的画风有何不同?当下山水上的创作以元朝为主要脉络,对宋画的评价不高,特别是以黄宾虹为代表,几乎被捧为准则,但这就是真理吗?张绍城根据自身近二三十年来的实践,认为广东应有广东的特点,不能一窝蜂跟北方的画风与画论走,应有各种各样才是好的生态。这在实践上是有教训的,元清以来“四王”与宋朝画风最大的区别是忽略了虚实问题,甚至连云烟等都少画了,而且为迎合皇家标准与政治服务,竟讲究龙脉走向,主峰为皇,君臣关系等等刻板的样式,束缚了艺术的多样化。至于说宋朝偏写实,其实宋朝已开始出现不写实的倾向了,而且中国画如何写实与西方相比都是写意的,瀑布、流泉、树木等等都是符号化的。反而讲究虚实是符合审美规律的,岭南画派就相对偏写实与讲究虚实关系,是符合审美规律的。强调传统没有错,但不能束缚了艺术的多样化与其他的可能性。


张绍城:遇到阻滞时就拐个弯

《挑粮上山》


基于以上的思考,张绍城在山水画创作上开始溯源求解,开始在宋元山水创作上找形象符号与图式,找中华民族的绘画元素。其山水画中的山石、树木、花植、流泉、桥梁、屋舍等等,许多都是来自古画的技法,并借用西方现代绘画的抽象因素,泼彩、拓印、勾勒,妙用肌理略加改造。点景人物则为了表现时代感而不画古人,但点景人物往往就成了画作的主题。这过程中他经历过很多失败,失败的作品足计成功作品的好几倍。另毕竟不是纯抽象的绘画,他必须考虑观众与社会的接受程度,所以画面上保持比较优美的境界,笔下的山已不是具体的那座山,水已不是具体的那条水,而是他心境中的山与水。他说中国山水画,写生是手段,但现在旅游中看到的山与古代已不同,往往树木多过石头,画起来会失望。所以照实画那座山那条水并不现实,审美要在绘画中解决,不能纯粹表现客观的对象。如诗歌,要用节奏用比喻用想象。哪怕画一棵树,传统告诉我们,有根有枝节有形态就可以了,无须巨细毕现。看中国盆景就可以了解到中国人的审美观,与山水画对树对石的理解是一样的,这种根深蒂固的审美是绕不开的创作来源。中国画观感上的真实可信并不是画中的真实可信,缺少意象,缺少想象力是难以成为好画的,这就是画外的东西,靠积累靠实践,靠对生活的观察,靠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具体到每幅画,主次与藏露,制造什么样的氛围,是冬天的萧瑟还是春天的蓬勃,是心境的开朗还是思想的忧郁,这些都是作者自己的选择,并利用景物的营造与判断,抒发心中的感悟与情感,在处理中形成审美的品质。


张绍城:遇到阻滞时就拐个弯

《无题一》

张绍城:遇到阻滞时就拐个弯

《无题二》


张绍城说山水画的创新并不容易,特别是岭南画派,关山月、黎雄才等已达到了极致,再前进一步非常艰难,后来者很难翻越。但有困难不等于就不去尝试,而是要不怕失败,要不满足,要有试验性的态度;要有发现的好奇心,要给自己课题与破解课题的决心,从必要的技术手段、文学思想到感情抒发等等都要跟得上,遇到阻滞时就拐个弯,换种方法换种角度去试试,这样才能有一颗不老的心。


张绍城

张绍城:遇到阻滞时就拐个弯

现为广州画院名誉院长兼艺术指导,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学术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广东中国画学会艺术指导,广东省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委,广州市文史馆馆员。1992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2年由广东省政协评为十位“广东省当代国画名家”之一等多项艺术界殊荣。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