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铸就梦想 技能成就人生——五个与工匠有关的奋斗故事

2023-05-06 富美财经 浏览量:

4月28日电 题:匠心铸就梦想 技能成就人生——五个与工匠有关的奋斗故事

新华社记者魏弘毅、姜琳

第十六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和个人……在国新办28日举办的中外媒体见面会上,5位来自各地的高技能人才代表、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代表分别围绕自身的奋斗经历和培育经验,回答中外媒体记者提问。

坚守铸就一路成长

“分厂引进第一台数控铣床的时候,我们拿着仅有的一本说明书一页页学,晚上还要回家去学习计算机绘图。”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数控铣工、首席技师马小光说,对所从事工作的热爱、对先进加工技术的不懈追求,是他的人生底色。

一路坚守,一路成长。从业5年后,马小光用两周时间加工出了过去需要两个月才能完成的平衡器模具。

从业20年来,马小光累计完成300余项研制任务的攻关,取得工艺创新成果2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10项。“我为自己加工的产品能组装成大国重器而感到骄傲。”他说。

中国船舶集团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船舶电焊工、高级技师魏凤云曾想过放弃,但每当想起船东的认可,她就坚定了继续做一名船舶电焊工的决心。

焊接过程中,魏凤云要携带沉重的设备,电弧飞溅到身上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烫伤,“我们以苦为乐,把脖子上的伤疤形容为烫出的‘项链’。”魏凤云说。

自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魏凤云获得授权专利3项,大幅提升船舶焊接质量和效率。“每当看到我们焊接的船舶成功交付,出坞下水驶向大海的时候,我就特别有成就感。”她说。

钻研成就大国工匠

“我的特点就是不服输。”从一名钳工成长为行业专家,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钳工、特级技师郑志明每时每刻都在把问题和困难当成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一次,为了消除汽车噪音,郑志明通过技术攻关,手动消除了加工设备0.002毫米的误差,相当于头发丝的四十分之一。“汽车零件加工设备的精度要远比汽车零件的精度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汽车零件的合格和品质。”郑志明说。

矢志攻关永不移。郑志明带领团队,建成了我国第一条微型汽车后桥全自动化焊接生产线,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技术不输国外。

创新,源自南方电网昆明供电局继电保护员、特级技师李辉对工作的热爱与欣赏。“我从事的继电保护专业,主要的保护装置要在百分之一秒完成电气量的检测、计算、逻辑判断,然后发出正确的指令。很多专业技术可以用精妙绝伦来形容。”李辉说,要善于发现“专业之美”。

目前,李辉团队完成技术攻关60多项,获得国家专利50项,完成成果转化26项,主导制定2项国家标准。

“我还可以为咱们国家做更多的事情!”李辉说。

教育打造工匠未来

1987年加入职业教育队伍,2012年开始从事技工教育工作,从业多年,安徽阜阳技师学院院长靳柯娟见证了职业教育,特别是技工教育的快速发展。

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如何能够成为打造“大国工匠”的摇篮?靳柯娟介绍,“我们学院的做法有三点:校长围绕厂长转、专业围绕产业转、教学围绕生产转。”

近年来,通过与上百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针对地方特色产业设置教学专业、让学生按照生产流程进行实训等方式,安徽阜阳技师学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逐步探索出“学校像工厂、教室像车间、老师像师傅、学生像徒弟”的“四像”办学模式,为企业解决了用人问题,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技能人才。

从每年招生1000多人到每年招生5000人以上,从社会不认可、家长不满意到毕业生同时被几家企业争抢,安徽阜阳技师学院实现了华丽转身,也昭示着职业教育做大做强的未来。

掌握一技之长,奋斗成就辉煌。在无数“大国工匠”的奋斗中,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故事还在接续书写。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