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幸福草”的菌草 到底是个什么宝?

2023-04-13 富美财经 浏览量:

北京4月9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最近,菌草科学与技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获批落地福建。实验室由福建农林大学申报,是全国首个菌草类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菌草技术是一项我国特有的技术,多年以来,菌草技术为助力林业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生态建设、乡村振兴等,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菌草技术已推广到世界106个国家和地区,菌草甚至被当地人称为“幸福草”。

菌草(资料图)图源:福建农林大学

什么是菌草?菌草技术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一棵看似不起眼的草到底能有多大作用?

以草代木,中国特有

联合国菌草技术项目首席顾问、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熺介绍,菌草是可作为栽培食药用菌的草本植物,是菌与草交叉的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的新领域。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兼顾扶贫与环保,形成了我国特有的“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的菌草技术。

上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地区经济作物开始发展起来,当时我国从国外引进了椴木栽培香菇技术,为许多贫困地区增加经济收入提供了重要途径,但由于这项技术需要砍伐二三十年的树木,在主产区,食用菌生产与林业生态保护之间的“菌林矛盾”也随之而来。林占熺说:“当时我就觉得中国不能走这条路,要找到符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提出了用草本植物代替椴木的栽培技术。”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在1986年,林占熺用野生草本植物替代椴木栽培食用菌成功,菌草也由此诞生。1996年,首届国际菌草产业发展研讨会在福州召开,会上把用菌草栽培食药用菌和生产菌物、肥料菌物饲料的综合技术,称为菌草技术。

神奇菌草,浑身是宝

林占熺介绍,菌草草种的筛选经历了三个时期。最开始,林占熺想用闽西北漫山遍野生长的芒萁、类芦、斑茅、五节芒等野生草本植物栽培食药用菌。但野生草本植物资源有限,后来,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开始使用人工种植的象草等草本植物来栽培食药用菌,并把发展菌业与水土流失治理结合起来。

第三个时期,菌草技术扶贫在全国各地拓展。1997年,福建省更是将菌草技术列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但在福建生长的草本植物难以在宁夏生长。对此,林占熺提出并制定了新的育种标准。新的育种标准主要有六个方面:光合作用率高;富含内生菌且固氮作用强;根系发达,蓄水、固土固沙、改良土壤效果好;植株高大、生物量大;粗蛋白含量高,营养丰富,综合利用价值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

虽因栽培食药用菌而生,菌草却有着更为广阔的用途和价值。作为菌料,菌草栽培出的食用菌产量更高,栽培的药用菌有效药用成分含量更高;作为饲料,菌草可用于饲喂家禽、家畜和鱼,节约了大量饲料粮,实现植物、动物、菌物的循环生产和资源综合高效利用;作为工业原料,菌草可实现以草代木生产板材、纸浆,还可用于生产沼气、代煤发电等;作为有机肥,菌草在农业方面也有着良好发展前景。除此之外,菌草也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成为一种见效快、投入省、效果好的生态治理途径。

走出国门的“幸福草”

2002年,世界上第一个菌草科学实验室落地福建农林大学,在此基础上又创建了国家菌草工程技术中心、菌草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菌草生态产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菌草技术创新平台。二十年来,这里是全国唯一从事菌草科学研究,利用菌草扶贫、援外,并且引领世界菌草事业发展的地方。如今,菌草科学与技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获批落地福建可谓是当之无愧。

林占熺介绍,1992年菌草走出国门,1993年开始国际合作,1994年国家外经贸部将菌草技术列为发展中国家实用技术培训项目,此后又将其列入中国对外援助项目。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菌草技术成为造福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幸福草”,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脱贫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

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方面,菌草技术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其17个子目标中,菌草技术可以覆盖其中的13个,是目前覆盖面最广、产业链最长的可持续发展项目。未来,林占熺希望能够建成国际菌草研究和发展中心,培养更多科学工作者、技术推广人员以及产业发展人员,推动国际菌草产业进一步发展。

监制:郭静

记者:富赜

编辑:罗江 彭毓姬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