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位专家学者献策:增进民生福祉 两岸农业融合发展大有可为

2023-04-17 富美财经 浏览量:

厦门4月13日消息(记者王晶)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重中之重来持续推进。围绕高质量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主导产业。”4月13日,首届海峡两岸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论坛在福建厦门举行,国家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

据介绍,此次活动将持续3天,以“论坛+展会”形式,通过对时代课题“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对话研讨,搭建两岸学术交流互动平台,促进两岸学术与产业融合,推动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有关领导嘉宾、两岸智库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等600余人参会参展,其中来自台湾的专家学者和展商超过150位。

专家们纷纷表示,增进民生福祉,两岸农业融合发展大有可为。

4月13日,首届海峡两岸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论坛在福建厦门举行

增进民生福祉 两岸需推动农业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战略部署,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和前进方向。国家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谈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应用。积极培育经营主体,强化龙头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创新营销方式,使乡村产业实现更好收益。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共享产业发展成果。”

13日,围绕海峡两岸“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论坛“主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当前,祖国大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

上述负责人认为,这就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台湾地区曾提出“富丽农村”建设目标,出台“农村再生”计划,设立农村再生基金等。与此同时,台湾地区农业发展也面临土地有限、人工昂贵、政策调整滞后等问题。增进民生福祉,两岸都需要切实推动农业发展、有效推进乡村振兴。

资料图:2023年2月17日,江苏淮安,社区志愿者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

扎实推进乡村现代化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意味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入了新阶段。

眼下,各地在“乡村振兴,人从哪里来”上积极展开探索实践。国家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扎实推进乡村现代化建设。此外,完善多规合一的县域总体规划,优化产业、人口、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空间布局,依据乡村发展规律分类编制村庄规划,稳妥有序推进乡村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还要加强乡村水电路、通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互联互通。加快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抓好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和农村人居环境。

上述负责人强调,要不断完善自治、德治、法治、智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以党建引领,健全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推动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更好服务群众。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推广应用网格化、积分制、清单制等有效做法,强化数字技术支撑,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形成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乡村新格局。

4月12日,江苏宿迁,花木电商主播直播销售盆景

既要富口袋 也要富脑袋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促进农民物质富裕同时促进精神富裕,既富口袋,也富脑袋。”与会专家认为,要持续加强和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党的二十大将共同富裕作为现代化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要求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论坛开幕上,与会专家对“共同富裕“作出解释,《礼记·礼运》具体而生动地描述了“小康”和“大同”的社会理想。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对共同富裕的向往和追求一以贯之。

与会专家强调,通过教育引领、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敦亲睦邻、守望相助、诚信重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法治思维,持续开展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激发农民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相关负责人表示,持续聚焦田间地头,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助力乡村打造特色品牌。牵手全国各地县域政府,创新运营模式,推出“‘云遇中国’县域原产经济带振兴计划”,打造品、效、能深度融合的助农项目;在福建策划推出“乡村振兴看福建”“走在幸福大道上”等大型全媒体报道,实地探访福建产业富民故事,传播八闽乡村振兴最强音;推进沉寂于山乡渔村的特色农副产品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高效流动,让乡亲得实惠、有收获,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中心任务来持续落实。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完善乡村产业空间布局,提升县域产业承载和配套服务功能,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县域富民产业。”国家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建议,加强农民实用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和信心。深化农村改革,赋予农民更多权益,让农民群众获得稳定的财产性收益。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