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计划(“111计划”即“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介绍)

2023-05-12 富美财经 浏览量: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

目的:推进中国高等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进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实施

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围绕国家目标,以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从世界范围排名前100位的著名大学及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中,引进、会聚1000余名优秀人才,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建设100个左右世界一流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总体目标: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围绕国家目标,结合高等学校具有国际前沿水平或国家重点发展的学科领域,以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以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为平台,从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及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中,引进、汇聚1000余名海外学术大师、学术骨干,配备一批国内优秀的科研骨干,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建设100个左右世界一流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努力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科技成果,提升学科的国际竞争力,提高高等学校的整体水平和国际地位。

“111计划”以建设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为手段,加大成建制引进海外人才的力度,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引进国外智力的层次,促进引进海外人才与国内科研骨干的融合,开展高水平的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共同培养博士研究生,在高等学校汇聚一批世界一流人才,率先建立起一批具有原始性创新能力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全面提升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

遴选条件

1、创新引智基地遴选范围以“双一流”建设高校为先导,逐步拓展到有国家重点学科的高等学校。

2、拟申报的创新引智基地应结合本校学科发展,以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以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为平台,具有广泛深厚的国际合作研究基础,且有一定面积的研究场所和一定规模的研究实验条件。

3、创新引智基地人员构成:

(1)聘请不少于10名海外人才;

(2)配备不少于10名国内科研骨干。

3、创新引智基地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1)海外人才应在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或研究机构任职,且与本校有良好的相应合作研究基础。

(2)海外人才所属学科领域包括基础科学、技术与工程、管理等。

海外人才应具有外国国籍或所在国家永久居留权,对中国怀有深厚感情,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富于合作精神。学术大师年龄一般不超过70岁,学术骨干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

(3)学术大师应为国际著名教授或同领域公认的知名学者,学术造诣高深,提出对学科或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研究课题。

(4)学术骨干应具有所在国副教授以上或其他同等职位。

(5)国内工作时间:学术大师每人每年不少于1个月;学术骨干每人每年不少于3个月。

(6)国内科研骨干应具有博士学位,5年以上科研工作经历,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

高校名单

北京市(25所)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华北电力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

上海市(11所)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江苏省(14所)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南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扬州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湖北省(9所)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工业大学、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

陕西省(9所)

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四川省(7所)

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农业大学

山东省(9所)

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济南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

山西省(2所)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

河南省(3所)

郑州大学 、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

河北省(1所)

燕山大学

吉林省(5所)

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延边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1所)

广西医科大学

广东省(9所)

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

辽宁省(6所)

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化工大学

天津市(5所)

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

黑龙江省(4所)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

湖南省(3所)

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

重庆市(3所)

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

安徽省(4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大学

浙江省(7所)

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宁波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浙江农林大学

江西省(1所)

东华理工大学

福建省(3所)

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

云南省(1所)

云南大学

贵州省(2所)

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

甘肃省(3所)

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

青海省(1所)

青海大学

宁夏回族自治区(1所)

宁夏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1所)

内蒙古大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所)

新疆大学、新疆医科大学

西藏自治区(1所)

西藏大学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