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起(沙特伊朗在北京握手言和,“美国没办成,中国却做到了”)
2023-05-12 富美财经 浏览量:次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 编辑/冯雪 于文凯】3月7日,中国外交部长秦刚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谈及中国的中东政策时表示:“中国将继续主持公道,支持中东国家通过对话协商推动热点问题政治解决。”
3天后的3月10日晚上,中国、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三国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宣布,三国于3月6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会谈,沙特和伊朗达成一份协议,包括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在至多两个月内重开双方使馆和代表机构,安排互派大使,并探讨加强双边关系。
逊尼派国家沙特和什叶派国家伊朗,堪称一对“宿敌”,此次复交不仅是中东地区的大事,也获得来自全球的关注。众多美媒和专家学者惊呼“中国取得重大外交胜利”,白宫国安会发言人的回应则有意回避中国主导此次斡旋。而对更多人来说,这一消息可以用“突如其来”、“石破天惊”来形容。
为什么是中国促成了沙伊和解?中方为此做了哪些努力?沙特和伊朗为何此时达成和解?在如今中东局势产生剧变之际,其他中东国家和国际社会如何看待此次“沙伊北京对话”?相比于长期在地区间制造矛盾争端的美国,中国在处理中东问题时有什么不同?
针对相关问题,观察者网特邀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王晋和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员钮松,进行深入解读分析。
中沙伊三国发布联合声明 中国外交部网站图
中国处理中东问题有优势,其实已奠定和解基础
对于此次“沙伊北京对话”,外界不仅关注于所达成的协议内容本身,也惊讶于此次会谈的秘密性和突然性,纷纷用“石破天惊”、“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等词来形容。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员钮松分析认为,国际社会“感到突然”,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首先,沙特与伊朗此次是通过高级别官员发表联合声明的,这一方式确认了两国将在短期内恢复外交关系,并激活双边安全协议和其他领域的协议,国际上感到难以置信。换言之,国际社会普遍觉得沙伊关系转向全面正常化的道路是遥遥无期的,因此对如今局势变化的“速度之快”感到突然。
其次,国际社会也对中国能够促成和解一事触动极大,甚至产生了许多联想。事实上,对于中国而言,劝和促谈一直是在参与解决国际热点问题上的公开立场和基本路径。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王晋表示,中国一直都在关注中东局势,也希望能够在中东热点问题和敏感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中国有资格,另一方面,中国也有优势。
第一,中国与中东国家广泛保持着友好关系,与不同的中东国家以及不同的阵营都有沟通渠道。第二,过去多年来,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项目,中国与中东国家展开了广泛的合作,中方的真诚和务实是各方能够看得到的。在此背景下,中国也势必能够获得来自沙特和伊朗在内的众多中东国家的认可与接受。
两位学者都提到,近年来,中国同沙特和伊朗一直保持着密切交往,包括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在内的中方高级外交官从2023年起,密集在沙特和伊朗两国之间展开“穿梭外交”。
去年12月,中沙两国相继举行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和元首会晤,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愿景”对接实施方案。今年2月,中方又接待了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伊朗总统莱希。不难看出,中沙、中伊领导人在短时间内的密集互动,都为此次中沙伊联合声明的发布奠定了基础。
3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主持沙特和伊朗北京对话闭幕式后向记者介绍了此次对话会的重要意义。图自外交部网站
沙伊这对“长期宿敌”,为何选择此时和解?
半岛电视台等外媒认为,此次协议的达成,可能会缓解伊朗和沙特这两个波斯湾“地缘政治对手”之间长期以来的紧张关系,两国在黎巴嫩、叙利亚和也门等多个地区问题上处于敌对立场。
2016年,沙特处死该国知名什叶派教士尼米尔后,引起伊朗乃至中东、全球什叶派穆斯林的不满,也点燃了逊尼派主导的沙特和什叶派主导的伊朗之间的口水战。沙特驻德黑兰大使馆也因此遭到围攻。最后,伊朗和沙特宣布断交。
作为一对“宿敌”,沙特和伊朗为何在此时和解?王晋表示,对沙特而言,希望通过与伊朗改善关系,来改善整个地区的局势,比如在也门问题上寻找更多可能性,获得来自伊朗的帮助。而伊朗,同样希望改善同沙特的关系,来改善和提升自己面临的地区和国际环境,获得更好的外部发展机遇。
钮松强调,长期的对抗局面已经造成了沙伊两国自身国力的严重消耗,特别是在彼此的安全环境上陷入了困境,双方实际上都已经产生了某种“战略疲惫”。在此背景下,像中方所提供的这样一个秉持公正立场的劝和促谈平台,就为两国最终走向和解提供了机遇。
王晋介绍,沙伊双方的接触其实已经持续了好多年,此前就在伊拉克举行了多轮对话,前期已将一些大的矛盾点基本化解。同时,诸如阿联酋和科威特等沙特的地区盟友,2023年也已经与伊朗和解,如今沙伊和解可谓“水到渠成”。
此前,不是没有其他大国参与推动沙伊和解,比如美国,但更多的是在制造矛盾以及拱火。事实上,美国在中东地区既是一个“矛盾制造者”,也是一个“责任甩锅者”,许多地区矛盾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通过制造矛盾,美国希望在中东不断获得话语权,而当许多中东议题需要美国承担责任和发挥作用时,却又在甩锅推责。
钮松则强调,美国对于中东地区形势仍处于主导地位,比如通过推进以色列和阿联酋和解,打造美以沙三国的“反伊朗准联盟”,很大程度上想要达到进一步离间沙伊关系的目的。
巧妙运用“主场外交”,更多国家期待中国斡旋
3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主持沙特和伊朗北京对话闭幕式后向记者介绍了此次对话会的重要意义。
王毅说,沙伊北京对话取得重要成果,宣布恢复两国外交关系。这是对话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为当前动荡不安的世界提供了重大利好消息,传递了明确信号。王毅强调,作为一个善意、可靠的斡旋者,中方忠实履行了东道主职责。我们将继续根据各国的愿望,为妥善处理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展现大国担当。
王晋表示,此次“沙伊北京对话”已经体现了中国可以在中东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未来或可以做得更多,比如在其他一些热点问题上,很多国家也在期待着中国。通过此次会谈,中国会积累更多经验。
钮松指出,伊朗和以沙特、埃及为主要代表的阿拉伯阵营国家,在海湾地区和中东地区展开地缘博弈,是影响地区局势的重要因素。如今,中国运用“主场外交”达成沙伊和解,切实地为中东地区减少了热点冲突,促进了当地和平与发展,这些与一些域外大国频频制造争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强调,相信越来越多的中东国家已经认识到,中国会进一步关注中东地区其他热点问题,但这仍然会建立在尊重地区国家自身意愿的基础上,而非“越俎代庖”。
在目睹了“美军仓皇撤离阿富汗”等事件后,一些国家对于美国在中东的承诺感到担忧。为此,去年7月美国总统拜登在访问沙特期间,同9个阿拉伯国家领导人举行峰会(GCC+3峰会),赶紧承诺“美国不会离开中东”,将继续参与中东事务。拜登还声称,绝不会让中国、俄罗斯或伊朗填补美国所留下的“中东真空”。
去年7月15日,拜登访问沙特,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举行会谈前碰拳。图自澎湃影像
曾经在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负责近东事务的国家情报官员乔纳森·帕尼科夫(Jonathan Panikoff)也认为,此次沙伊和解更应该给美国政策制定者敲响警钟:离开中东,甚至是放弃与长期盟友的紧密关系,你只会留下一个“真空”,让中国得以来填补。
“中方并不认同这种观点,中国并不是在填补什么‘真空’,而是认为各地区国家有其自主性,希望通过劝和促谈,帮助各地区国家通过对话的方式走向和平稳定,这是中国的立场。”王晋强调,在处理包括中东问题在内的地区问题时,中国和美国的哲学逻辑是不同的。
谈到这种中美不同点时,钮松更进一步指出,中国参与解决中东热点问题,不是为了拉圈子、划阵营、搞意识形态输出;是为了与地区国家间的务实合作,而非将其视作大国博弈的舞台。正因如此,中国此次促成沙伊实现和解,恰恰证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和“三不原则”在实践中日益显现出的活力,不寻求代理人、不搞势力范围、不谋求填补“真空”,这与美国大不相同。
白宫回应“耐人寻味”,美国可能也没想到会是中国
据《华尔街日报》当地时间3月10日报道,对于此次会谈和所达成协议,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John Kirby)回应表示:“我们支持缓解该地区紧张局势的任何努力。我们认为这符合我们的利益,这也是我们通过威慑和外交的有效结合所努力解决的问题。”
报道还称,在柯比的回应中,还有想要刻意忽略中国在促成该协议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而只关注于讨论中东安全问题本身的意思,他说“这不只关乎中国”(This is not about China)。柯比在对记者的发言中表示,沙特方面向美国通报了将与伊朗会谈的消息,美国也没有直接参与到这一份协议当中。
美国Axios新闻网记者劳乐(Dave Lawler)对此解读认为,美国有意强调中国将伊朗拉回谈判桌,靠的是“压力”,而不是“邀请”。
尽管美国政府似乎有意想回避,但多家美国媒体却集中讨论了中国在此次会谈中的角色。《华尔街日报》认为“中国外交模式取得了胜利”,“此事证明中国愿意在国际争端中发挥影响力”。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和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的报道,也认为“中国取得重大外交胜利”。
《华尔街日报》报道截图
此外,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还综合多名专家观点认为,中东或将迎来新时代,在“后美国时代”的中东,各国寻求其他方案,而中国以及此次同样参与斡旋的伊拉克等国或是“赢家”。不过,也有人认为,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依旧强大,称其“失去影响力”为时尚早,但中国在该地区的崛起,确实给美方“敲响了警钟”。
王晋解读认为,白宫国安会发言人柯比的这句“这不只关乎中国”,确有一丝“酸”的意味,原因就在于:一方面美国在推动沙伊对话的过程中面临到了不少挑战,其自身没有能力办到,比如美国因与伊朗没有外交关系而无法顺畅沟通;另一方面是美国应该没有想到中国能够促成沙伊和解,相信这也出乎了绝大部分人的预料。
对于美媒这次近乎一边倒的认为“中国取得重大外交胜利”,钮松提醒道,美国舆论环境较复杂,即便有此类表述,其实也暗含了对美国在中东地位和角色的反思以及忧虑。当然,也有一些美国媒体希望淡化此次中国所发挥作用的讨论,毕竟美国此前深耕中东地区,从其逻辑出发,自然会认为这是对美国的挑战,这种逻辑其实是美国一贯的对华偏见。
如今,沙特和伊朗的关系已迈向新阶段,但未来仍有许多工作需要推进,任重而道远。王晋指出,沙伊两国恢复外交关系后,仍存在许多旧有矛盾,需要更多的沟通渠道,而中国正是双方之间沟通的一个重要桥梁,可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沙特和伊朗两国民间也应该增进信任,展开更多沟通。
钮松认为,沙伊两国下一阶段的重点还是在于落实联合声明中的精神,推进相关协议的达成,一方面要管控好双方在教派和地缘政治等领域的长期分歧,另一方面要管控好各自国内对于此次和解的杂音,避免产生新的冲突,从而破坏了来之不易的和解局面。
他相信,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也会在“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等基本框架下,进一步促进沙伊在安全和发展领域的谅解与合作,真正地做到为地区冲突“降温”。
两位学者也都强调,需要注意的是,美国仍然会继续加大夺取重塑中东地区格局的主动权,不排除还会利用地区矛盾来维持更多自身利益,同时获得更多话语权。如此一来,美国必然会在未来继续成为中国处理中东关系的一个重要外部障碍。
王晋强调,随着中国这种劝和促谈的“桥梁形象”不断在中东地区深入人心,美国做出这类举动必然会遭到中东国家的普遍反对和抵制。“所以,未来中国和中东国家的合作,前景非常广阔。中国所具有的全球性大国形象,也会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看到和接受。”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
读德勤处罚全文有感——审计报告不是买卖
事实确定、规则唯一面前,执业的会计师需要正直、勇气与责任担当。作为执...
- 国际财经 2024-05-09
-
读德勤处罚全文有感——审计报告不是买卖
-
-
世界是怎样知道毛泽东的
世界是怎样知道毛泽东的?生活中的我们很少思考这样的问题,甚至觉得这不...
- 国际财经 2024-05-09
-
世界是怎样知道毛泽东的
-
-
李显龙结束访华之行,发文大赞“收获颇丰”
4月3日电 当地时间2日上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社交媒体发文称,已经结束...
- 国际财经 2024-05-09
-
李显龙结束访华之行,发文大赞“收获颇丰”
-
-
突发!以色列再对邻国发动导弹袭击,致2人死
4月4日电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叙利亚媒体消息,当地时间4日凌晨,以色...
- 国际财经 2024-05-09
-
突发!以色列再对邻国发动导弹袭击,致2人死
-
-
今天,特朗普和美国迎来大事件!
4月4日电(王续燃)当地时间4日,全世界的目光都将聚焦在美国纽约曼哈顿——...
- 国际财经 2024-05-09
-
今天,特朗普和美国迎来大事件!
-
-
蔡英文将在洛杉矶同美官员会面,我驻洛杉矶总领馆回应
问:多家媒体报道,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将于4月4日至6日“过境”洛杉矶,...
- 国际财经 2024-05-09
-
蔡英文将在洛杉矶同美官员会面,我驻洛杉矶总领馆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