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阳:长吉合作开创车企发展新局

2023-05-13 富美财经 浏览量:

长安汽车与吉利控股结盟,不仅有企业自身加快创新发展的内在驱动,更有共同面对当前全球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考量。无论是对于打造中国汽车大品牌形象,还是催生行业协同效应,都具有开创性意义。

在中国品牌日前夕,长安汽车与吉利控股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表示,将围绕新能源、智能化、新能源动力、海外拓展、出行等产业生态展开战略合作,共同推动中国品牌向上,为用户创造更加美好的消费出行体验,助力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朋友圈纷纷点赞,有评论认为,“这才是中国汽车企业该有的样子”。

一家是央企龙头,一家是民营巨头,此前还因某款车型的设计争议剑拔弩张,如今为何能紧握双手,探讨联合做大做强?这里不仅有企业自身加快创新发展的内在驱动,更有共同面对当前全球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考量。

无论长安还是吉利,都是中国汽车企业当之无愧的优等生。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吉利、长安分别占据自主品牌销量冠亚军。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大爆发,去年宣布停售燃油车、全面押注新能源的比亚迪实现反超,一跃成为自主品牌乃至整个中国乘用车市场的销售冠军。可以说,新能源汽车既是比亚迪反超的主要支撑力,也是当下长安、吉利需要共同加速的新赛道。

观察双方合作框架协议不难发现,此次合作的重点和亮点正在于此。具体而言,在新能源领域,双方将就电芯、充换电技术、新能源汽车产品安全、新能源产业布局进行合作。在智能化领域,将围绕芯片、操作系统、车机互联、高精地图、自动驾驶等展开合作。双方还将共同开展动力平台、动力技术的合作,探讨海外发展、出行生态的合作共享,并在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碳交易等领域展开合作,共享前瞻技术应用发展。显然,这些合作不仅关乎着两家车企的未来命运,也关乎着中国品牌汽车如何更好地走向世界。

回溯中国品牌汽车成长之路,由于早期以低价切入市场,虽然快速实现了规模化发展,但也给人留下了品牌不佳的印象。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中国品牌汽车企业紧抓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契机,产品竞争力显著增强。不过,中国汽车整体品牌形象提升仍滞后于产品实力进步。更有甚者,一些品牌在海外市场开拓中出现了“窝里斗”,影响了中国汽车品牌的整体形象。

当前中国汽车品牌迎来最佳换道甚至超车的机遇期,中国车企“大航海时代”已开启。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汽车出口量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研判,随着中国品牌加速新能源发展、国际化拓展,中国品牌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升。惟有“产品好、技术强、规模大、转型快”的头部企业,才能在激烈市场竞争和产业深度变革中获得历史性发展机遇,成为世界级中国品牌。而早在5年前的龙湾论坛上,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就表示,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整个汽车产业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问题,需要相关企业协同发展,“开放合作、包容发展才是汽车工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单打独斗不会有未来”。因此,长吉合作并非哪一方突发奇想,而是双方掌门人基于全球产业变革的深谋远虑。

事实上,为应对转型挑战,跨国车企也在掀起新一轮结盟乃至合并潮。此前通用与本田在北美组建汽车业务联盟,双方宣布在采购、研发、车联网、汽车平台和动力总成方面展开合作。而标致雪铁龙与菲亚特克莱斯勒签署合并协议,并最终形成斯特兰蒂斯集团。要看到,汽车是一个资金、技术和人才密集型产业,在换道过程中,动辄需要数百亿元甚至千亿元的新技术研发投入,而短期内又难以实现相关业务盈利。结盟乃至合并,不仅能够分摊高昂的研发成本,实现资源共享,而且能够共同降低风险,提高转型效率和变革能力。

当然,长安和吉利合作究竟能深入何种程度,尚需时间观察。但不管怎么说,作为国企和民企的优秀代表,两家企业的合作,无论是对于打造中国汽车大品牌形象,还是催生行业协同效应,都具有开创性意义。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