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与吉利合作的几大猜想

2023-05-15 富美财经 浏览量:

“长安与吉利”合作消息就像一颗“炸弹”一样震惊了整个汽车行业,并引发诸多疑问:

“他们不是还在吵架吗?怎么就合作了?”“合作的原因是什么?”“合作的范围和边界怎么定义的?”“他们希望达成什么样的效果?”

对于本次合作,长安与吉利这样说道——将加强沟通,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中国品牌向更高水平发展,为消费者创造更美好的出行体验,助力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更多细节,因涉及机密,双方品牌公关部负责人概不透露。

那么,就根据双方的新闻稿,以及整合的多方信息,大胆猜测下。

猜想一:联合自研难!

首先,猜想下,长安汽车(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吉利控股(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否会联合自研,共同打造新能源产品?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对盖世汽车表示,可能性极低。

实际上,根据协议,长安汽车与吉利控股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也未涉及联合自研这样的深度。双方合作范围是电芯、充换电技术、新能源汽车产品安全,新能源产业布局等较为常规的业务。

有分析人士表示,长安汽车与吉利控股可能会就整车技术进行合作,比如“通过技术付费的方式,推出全新车型”,但是“不可能推出联合车型”。

目前,两大车企在智能汽车市场的地位势均力敌,而且产品及市场定位重叠度极高。新能源方面,双方年销量都突破20万辆,并仍保持高速增长;品牌方面,都完成低中高端新能源市场全覆盖;技术储备方面,纯电、混动、增程式、换电等多元技术路线并存,拥有成熟的纯电、混动以及软件架构平台。

总的来说,长安汽车与吉利控股更是竞争对手。若是联合打造全新品牌或产品,或许“内耗”大于助力。

双方难达成深度合作的另一原因是,新能源市场的格局未定。现阶段,比亚迪、特斯拉等少数新能源品牌,虽然在销量规模、市场份额、品牌力等方面占据先机,但是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刚开始,结果未定。同是强者的长安汽车和吉利控股,依靠自身的实力,都有机会独自登顶。

“到2025年之后,可能会有联盟出现”,即联合打造产品或品牌,有业内人士预测道。业内将2025年视为智能电动汽车决赛之年。在这之前,大家各凭本事,争取冲入决赛圈。

猜想二:合作方向——供应链和出海?

汇总多方观点,对于长安汽车和吉利控股的合作重点,目前有几个猜测,一是供应链(包含技术付费),二是出口业务。

长安汽车与吉利控股透露的信息也强调了,将在供应链领域展开合作。新能源领域是围绕电芯、换电技术等方面;智能化领域则会围绕芯片、操作系统、车机互联、高精地图、自动驾驶等。

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表示,吉利控股的核心要求在于加速旗下零部件或软件子公司的市场化配套。如果与长安汽车合作,吉利控股旗下的换电技术可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双方可共建共享相关资源。此外,吉利的投资业务芯擎科技可以提供芯片服务,有助于加速长安汽车国产芯片的应用程度。

对于吉利控股来说,长安汽车在混动及增程式技术方面拥有较为丰富的储备,可以进一步强化吉利新能源的技术储备。同时,借助长安汽车在西南市场的地位,可以加速吉利控股在该地区推广换电技术。

招银国际研究院分析师白毅阳认为,长安汽车和吉利控股或许还能在卫星导航领域展开合作。汽车市场正在进入万物互联时代,吉利控股关联企业吉利科技集团计划打造全球首个低轨未来出行星座,旗下的卫星工厂于2021年生产首批产品。布局低轨卫星领域,有助于推动车路协同、自动驾驶、自动泊车等产品的应用。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长安汽车和吉利控股合作的重点可能是出口。协议内容显示,双方确实探讨了海外发展合作共享的可能性。

现阶段,中国汽车出口正在进入新航海时代。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汽车整车出口销量为106.9万辆,同比增长54%。乘联会预测,我国今年汽车出口量将达到400万辆,有望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加速布局海外市场,成为国产品牌抢占全球新能源市场高地的重要一环。

可以看到,国产品牌都在加速出海。上海车展期间,长安汽车、极氪(吉利控股旗下品牌)等发布了海外战略。

相比其他国产品牌,因为可借助沃尔沃、宝腾等海外汽车品牌的销售渠道,吉利控股旗下自主板块进入欧洲、东南亚等市场会更为便捷。通过与吉利控股合作,长安汽车应该也能进一步加快海外市场布局节奏。

猜想三:最终达成的效果——值得商榷

长安汽车与吉利控股在供应链、出口等领域合作的益处虽然可预见,但最终能否达成预期效果却未可知。

有观点认为,双方在供应链的合作难以推进。

在特斯拉、比亚迪模式的带动下,垂直整合供应链是趋势。智能汽车时代,智能化被视为一家品牌的灵魂所在,整合垂直供应链更是降本和稳供的核心手段之一。

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认为,在目前的竞争环境下,未来几年车企都会加速自研的深度。特斯拉和比亚迪通过垂直一体化整合,比其他车企占据了数据优势、成本管控优势。在该分析师看来,“卡脖子”技术大家都会自研,或与第三方合作开发,车企与车企之间合作共研可能性不高。

事实也确实如此,长安汽车与吉利控股也都在强化垂直供应链整合能力。

吉利控股旗下有亿咖通科技(研发出7nm车规级SoC龍鷹一号等)、星纪魅族(魅族20系列手机)、威睿电动汽车等零部件企业。长安汽车及关联企业通过与生态伙伴合作,在电池、智能网联、线控底盘等领域也有布局。

显然,双方都致力于在新能源和智能化两大领域形成核心技术闭环,浅层次的合作或许更为合适。

深层次合作还会涉及话语权之争。像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曾表示,在商业上,企业间很难有深层次的合作,因为都有自己的利益和目标,并不可能完全服从他人的决策。

回看车企强强联合的结局,都不太好。比如中国一汽、东风集团和长安汽车三大央企2020年合作,投资160亿元成立T3科技公司,除了在出行市场有点水花外,在氢燃料电池、智能驾驶等其他领域布局进展缓慢。还有就是雷诺-日产-三菱曾经极其稳固(交叉持股)的联盟,现在也是一地鸡毛。

猜想四:变相的“和解”

对于长安汽车与吉利控股的合作,有业内人士认为,是行业协会的撮合,旨在化解双方的矛盾。

今年2月时,长安汽车与吉利汽车吵起来了。长安汽车向吉利汽车发出律师函,控诉对方发布的吉利银河“银河之光”原型车,涉嫌侵犯长安汽车知识产权。此事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吉利汽车回应称严重失实。

长安汽车、吉利汽车都是头部国产品牌,双方互别苗头,对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都会造成影响。更何况,当前汽车行业的发展因为产业链扰动,过度内卷,价格战(非市场主体一度介入)等影响,恶性竞争加剧。如此下去,车企盈利压力进一步加大,也不利于行业中长期发展。

恶性竞争若是持续升级,会成为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走向全球的挡路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中国汽车从跟随到引领,正处在转型跨越的关键阶段。中国品牌抓住智能汽车发展窗口期的前提,是必须团结一致,避免内耗。

基于以上种种,如果长安汽车与吉利控股的合作是行业协会牵头,促成双方“和解”,不仅有助于双方降本,推动行业协同效应,还有利于中国汽车行业健康发展及全球化进程。

“这么内卷的情况下,能有一点合作的意愿,都算是成功。”该业内人士表示。(盖世汽车 向秀芳)

为你推荐